赠葛苇

· 苏轼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 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 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需要单独注释。

翻译

竹子做的椽子和茅草盖的屋子已经一半坍塌倾倒,哪里肯在如蜂窠般的这居所里寄托自己的一生呢。总是担心那波浪会把这屋子卷走,真想用船尾载着你一同前行。写着小诗试着模仿孟东野(孟郊),悠闲地临摹大草书就像张伯英(张芝)那样。要消遣这百年时光需要什么东西呢,所以应该怜惜我不回去耕田种地。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葛苇的。诗中描绘了简陋的居住环境,体现出一种豁达又略带自嘲的情绪。既对自己所处的状况有所感慨,又有一种幽默诙谐的表达,如“长恐波头卷室去”的想象奇特且生动。通过“试拟孟东野”“闲临张伯英”表现出对诗歌书法艺术的追求和喜爱。最后一句则传达出对生活选择的一种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而富有意趣。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