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介送鱼

· 苏轼
新年已赐黄封酒,旧友仍分赪尾鱼。 陋巷关门负朝日,小园除雪得春蔬。 病妻起斫银丝鲙,稚子欢寻尺素书。 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封酒:宫廷酿造的酒,因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名。
  • 赪(chēng)尾鱼:红色尾巴的鱼,这里指鲤鱼,鲤鱼尾巴多为红色。
  • 负朝日:晒太阳。负:背对着。
  • 斫(zhuó):用刀砍、切。
  • 银丝鲙:将鱼肉切成的细丝。鲙,同“脍”,把鱼、肉切成薄片。
  • 尺素书:古人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后用“尺素书”指书信。

翻译

新年时分朝廷已经赏赐了宫廷佳酿黄封酒,而老朋友仍然送来那红色尾巴的鲜鱼。我住在简陋的小巷中,关门享受着冬日的暖阳,在小园子里扫除积雪后竟寻得了鲜嫩的春蔬。生病的妻子起身精心地把鱼切成银丝般的鱼片,年幼的孩子欢快地寻找远方寄来的书信。我带着朦胧的醉意寻找回家的路,此时松江上烟雨朦胧,在傍晚时分显得疏疏落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将朋友送来鱼这一平常之事,写得富有情致。开篇点明新年既有朝廷赏赐的美酒,又有朋友送来的鲜鱼,体现出生活中的美好馈赠。“陋巷”两句描写虽居于陋巷,但在其中享受日光,在小园中还能寻得春蔬,展现出一种安贫乐道的心境。“病妻”“稚子”两句细腻地刻画了家人之间温馨的互动场景,病妻认真地做鱼,稚子欢快寻书,充满了家庭生活的温暖。最后“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以景结情,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意和朦胧美感的画面,既透露出诗人微醺后的怡然自得,又在松江的晚烟细雨中增添了一丝悠然的韵味。整首诗围绕生活琐事展开,却处处洋溢着一种和谐、满足的情感,反映了苏轼对平淡生活中点滴美好的珍视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