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坂词

· 苏轼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茜。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ǎn):山坡,斜坡。
  • 陂陀(pō tuó):倾斜不平的样子。
  • (liáo):缠绕。
  • 层累:重叠。
  • (qiàn):茂盛鲜明的样子。
  • 徙倚:徘徊,留恋不去。
  • (shěn):嘲笑。
  • (lù):美玉。
  • 缯絮(zēng xù):缯帛丝绵。
  • (màn):轻视,侮辱。

翻译

出了临皋亭往东奔驰啊,连着丛祠向北方转弯。跑过雪堂那倾斜的坡面啊,经过黄泥那长长的山坡。大江汹涌地向左环绕啊,渺茫的云涛舒展翻卷。草木重叠而向右附着啊,茂密的柯丘郁郁葱葱。我早晨前往而傍晚返回啊,脚步徘徊留恋而盘桓。这里虽然确实美好却不能居住啊,只要能在一眼之中使我欢娱。我年轻时喜爱这奇特的服饰啊,承袭前人的奇异虚幻。老了后就改变并自己嘲笑自己啊,领悟到惊世骇俗会招来祸患。舍弃美玉而身披缯帛丝绵啊,混杂在世俗人中间就难以分辨。道路悠悠没有什么人来往啊,守着一处而度过终年。时而漫步远观啊,道路走到尽头就转身返回。早晨在黄泥上嬉戏那白云啊,傍晚停歇在雪堂的青烟中。喜欢鱼鸟不会惊吓我啊,庆幸砍柴割草的人对我轻视。最初是饮酒而边走边唱啊,忽然放下手杖就醉酒仰卧。以草作为垫子而以土块作为枕头啊,就像在华美殿堂中举行清宴。纷纷坠落的露水沾湿了衣服啊,升起了一团团洁白的明月。被父老呼喊而醒来啊,担心牛羊会践踏我。于是猛然起身,起身而歌唱道:明月明亮啊星星稀少,迎接我前去啊为我饯别归来。年岁已经晚了啊草木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能长久嬉戏。

赏析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黄泥坂一带的景色和作者在那里的活动与感慨。开头几句着力描写经过的路径和所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清幽的氛围。接着表达了对这里美好景色的喜爱但又明白不可久留的复杂情感。作者回顾年轻时的特立独行以及后来的感悟,展现了一种人生的思考和转变。而后描述自己在这一地区闲游、嬉戏、醉酒等情景,充满了自在悠闲的情趣。最后以一种略带忧伤的情绪结束,感叹时光流逝和不能久留的遗憾。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出其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