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卿得破墨三昧,又尝闻祖师第一义,故画邢和璞、房次律论前生图,以寄其高趣,东坡居士既作《破琴》诗以记异梦矣,复说偈云。
前梦后梦真是一,彼幻此幻非有二。
正好长松水石间,更忆前生后生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昧(sān mèi):常用作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 偈(jì):佛经中的唱词,通常为韵文。
翻译
前一个梦和后一个梦实际是一样的,那虚幻和这虚幻没有什么不同。恰好是在高大的松树下和水石之间,更是回忆起前生以及后生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于梦境、虚幻和真实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前后梦本质是一样的,各种虚幻也并无区别。在长松水石之间,引发他对前生和后生之事的追忆与感悟。诗句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哲学观。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一斛珠 》 —— [ 宋 ] 苏轼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失调名 》 —— [ 宋 ] 苏轼
- 《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和陶杂诗十一首 》 —— [ 宋 ] 苏轼
- 《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