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赠席上楚守田待问小鬟

· 苏轼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 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拼音

译文

歌女们刚刚学会化妆,正是在妙龄芳华的年纪。歌女们的嫣然一笑,让阳城、下蔡二县的官员们着迷。请求田君莫唱人生短暂事难圆之歌。 在很薄的纱帐中,吹笙的歌女散发出轻飘的香气。月夜下,在庭院中击节跳舞的歌女们舞姿迷人。一曲唱罢,那红色的水袖垂罩着一双七寸金莲。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鐘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赠席上楚守田待问小鬟」: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赠楚守田待制小鬟」。茅维《苏集》本作「赐席上楚守田待问小鬟」。刘尚荣按:「《东坡外集·卷上》有『知楚州田待问可淮南转运判官』制文,可證当作『田待问』。」 田待问:据《东坡文集·卷三十八》载,田待问知楚州,又名田仲宣,海州沭阳(今属江苏省)人。 鸦儿:龙榆生笺:「杜樊川《闺情》诗:『娟娟却月眉,新鬓学鸦飞。』刘炳《暮春写怀四绝》诗:『病目涂鸦不成字,粉笺香墨惜乌丝。』」 阳城下蔡:龙榆生笺引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莫唱短因缘:傅子立注引「鲍生者,有妾二人。遇外弟韦生有良马。鲍出妾为酒劝韦,韦请以马换妾。鲍许以抱胡琴者,仍命歌以送韦酒。既而妾又歌以送鲍酒,歌曰:『风飐荷珠难暂圆,多生信有短姻缘。西楼今夜三更月,还照离人泣断弦。』」刘尚荣按:「事详《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九·韦鲍生妓》引《纂异记》:『酒徒鲍生,家富畜妓。开成初,行历阳道中,止定山寺,遇外弟韦生下第东归,同憩水阁。鲍置酒,酒酣,韦谓鲍曰:「乐妓数辈焉在?得不有携者乎?」鲍生曰:「幸各无恙,然滞维阳日,连毙数驷,後乘既缺,不果悉从。唯与梦兰、小倩俱,今亦可以佐欢矣。」顷之,二双鬟抱胡琴方响而至,遂坐韦生、鲍生之右,摐丝击金,响亮溪谷。酒阑,鲍谓韦曰:「出城得良马乎?」对曰:「予春初塞游,自鄜坊历乌延,抵平夏。止灵武而回。部落驵骏获数疋,龙形凤颈,鹿颈凫膺,眼大足轻,脊平肋密者,皆有之。」鲍抚掌大悦,乃停杯命烛,阅马于轻槛前数匹,与向来誇诞,十未尽其八九。韦戏鲍曰:「能以人换,任选殊尤。」鲍欲马之意颇切,密遣四弦,更衣盛妆,顷之乃至。命捧酒劝韦生,歌一曲以送之云:「白露湿庭砌,皓月临前轩。此时颇留恨,含思独无言。」又歌《送鲍生酒》云:「风飐荷珠难暂圆,多生信有短姻缘。西楼今夜三更月,还照离人泣断弦。」』又南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孟东野》:『世传韦鲍二生以妾换马之事云。韦生下第东归,同憩水阁。鲍有美妾,韦有良马。鲍以梦兰、小倩佐欢。饮酣停杯,阅马轩槛。韦曰:「能以人换,任选殊尤。」鲍欲马之意颇切,密遣四弦,更衣盛装,顷之而至。乃命劝韦酒歌云:「白露湿庭砌,皓月临前轩。此时去留恨,含思独无言。」又歌《送鲍生酒》云:「风飐荷珠虽暂圆,多生信有短因缘。西桥今夜三更月,还照离人泣断弦。」』」 吹笙:龙榆生笺引唐·皇甫子奇《梦江南》词:「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双缠:龙榆生笺:「古乐府《双行缠曲》:『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

《浣溪沙·席上赠楚守田待问小鬟》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十一月。上片,咏楚州太守田待问的歌女们的美貌如天仙。下片,咏楚州太守田待问的歌女们迷人的舞姿。全词触景生情,藉歌女们的形象,赞颂田待问的治绩和闲居生活,抒发东坡对人生感叹。

赏析

上片,咏田待问的歌女们的美貌如天仙。「学画鸦儿正妙年」,勾画歌女们刚刚学会化妆后的娇媚貌态,点明歌妓正当妙龄芳年。让人一眼相见,就会有「湖山明秀,豆蔻梢头春欲透。学画鸦儿,多少闲愁总未知」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感。「阳城下蔡困嫣然」,点明州人不得不为歌女的容貌所倾倒。再见歌妓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凭君莫唱短因缘」,引用古典,劝慰田待问,实际上也是东坡自慰,但愿田待问不要再唱那人生短暂事难圆的悲歌。君不见这小鬟歌女才貌双全,「阳城下蔡困嫣然」,是田待问的情操最大陶冶。 下片,咏田待问的歌女们迷人的舞姿。「雾帐吹笙香嫋嫋」,运用通感,将视觉、听觉、嗅觉通融一体,写「雾帐」里吹笙的小歌女的迷人场面。似帐非帐,似雾非雾,似嫋非嫋,呈现着一种朦胧美态,颇有「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李长吉《秦官》)诗的韵味。「霜庭按舞月娟娟」,描绘月夜庭院击节跳舞的歌女迷人的舞姿。「霜庭」写月白的演出环境,「月娟娟」写歌女如月色柔美的姿态,「按舞」写歌女翩然起舞的节奏感。这一切生动塑造了如月宫嫦娥般的歌女形象,表现了圣洁高雅的人格美和艺术美。「曲终红袖落双缠」,运用特写的笔法,将田待问的宴饮言欢场面,将陪伴的歌女们轻歌曼舞推向高潮,戛然而止。一个个亭亭玉立、「红袖落双缠」的小鬟歌女站立眼前,别有「夜深忽梦少年事」,「此时无声胜有声」(白乐天《琵琶行》)的滋味在心头。 全词,语言轻快,意境高超。东坡触景生情,藉宴席上田待问的歌女们的形象,赞颂田待问的治绩、风流和闲居生活,抒发东坡感叹人生、以高雅的艺术生活来排遣政治愁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鸦儿”:指古时妇女贴在额上的装饰;“阳城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提到的美女,此处代指美貌的女子;“嫣然”:美好的样子;“双缠”:古代女子缠足。

翻译

正是青春妙龄学习画鸦儿装饰的时候。像阳城下蔡的美女那样妩媚动人。请你别唱那短暂缘分的歌曲。在如雾的帐中吹笙,香气袅袅,在铺满霜的庭院中按节拍起舞,月色美好。一曲终了,那红袖落下,露出双足。

赏析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一位正值妙龄、美丽动人的女子,同时暗示了一种美好却可能短暂的情感。下阕则通过营造出的优美氛围场景,如雾帐中吹笙的香气,以及在霜庭中优美的舞姿、月色等,展现出一种美妙且吸引人的情境,最后以曲终时红袖落下露出双缠这一细节,给人留下了鲜活的印象。词风婉转细腻,通过对场景和人物的简洁描写,传达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