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与邓圣求承旨同直翰苑怀武昌西山旧游

· 苏辙
我游齐安十日回,东坡桃李初未栽。 扁舟乱流入樊口,山雨未止淫黄梅。 寒溪闻有古精舍,相与推挽登崔嵬。 山深县令喜客至,寺荒蔓草生经台。 黄鹅白酒得野馈,藤床竹簟无纤埃。 可怜迁客畏人见,共怪青山谁为堆。 行惊晚照催出谷,中止乱石倾馀罍。 古今相望两令尹,文词洒落千山隈。 野人岂复识遗趣,过客时为剜苍苔。 五年留滞屐齿秃,一朝挥手船头开。 玉堂却忆昔游处,笑问五柳应彫摧。 满朝文士蚤贵达,凭凌霄汉乘风雷。 入参秘殿出华省,何曾著足空山来。 漂流邂逅览遗躅,耳中尚有江声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齐安:古代地名,今湖北黄冈,苏轼、邓圣求曾在此地任职。
  • 东坡桃李:指苏轼在黄州(东坡)种植的桃树和李树。
  • 扁舟:小船。
  • 樊口:在湖北省鄂州市附近,长江支流樊川入江口。
  • 淫黄梅:形容梅雨连绵不断。
  • 精舍:僧尼居住的房屋,此处指寺庙。
  • 崔嵬:形容山高大险峻。
  • 蔓草:野生杂草。
  • 黄鹅白酒:当地特产,鹅黄酒。
  • 纤埃:微尘。
  • 迁客:贬谪的人。
  • 恐人见:害怕被人看见。
  • 倾馀罍:倒空剩下的酒杯。
  • 令尹:古代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 洒落:豪放不羁。
  • 令尹:古代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 遗趣:遗世独立的乐趣。
  • 五柳: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此处借指隐居生活。
  • 屐齿:木屐的齿,形容足迹频繁。
  • 五柳应彫摧:五柳先生的隐居环境可能已经破败。
  • 蚤贵达:早年就地位显赫。
  • 华省:中央政府的高级官署。
  • 邂逅:偶然相遇。
  • 遗躅:古人留下的足迹或遗迹。

翻译

我在齐安游玩了十天才返回,那时东坡的桃李还未栽种。小船随乱流漂进樊口,山中的雨还未停歇,梅雨正浓。听说有座古老的寺庙隐藏在山间,我们一同攀登山岭。山深处的县令见到客人很高兴,寺庙虽荒凉,但经台上仍有蔓草生长。品尝着黄鹅美酒,躺在藤床竹席上,没有丝毫尘埃。我们这些贬谪之人,怕被人看见,惊讶于青山为何如此美丽。夕阳催促我们下山,中途在乱石间饮酒,只剩空杯。遥想古代两位令尹,他们的文采洒落在千山之间。野人怎会理解我们的乐趣,只有过客偶尔会在青苔上留下足迹。在这五年里,我一直滞留于此,足迹磨平了木屐。如今,终于挥手告别,船儿启程。回想在玉堂的日子,笑着想象五柳先生的居所是否依旧。满朝文人早早就位高权重,他们从未涉足这空山。偶然的机会,我在这里追忆过往,耳边仍回响着江水的哀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追忆与兄长苏轼一同在武昌西山游览的经历,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当年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他们与山水之间的亲近关系,以及贬谪生活的寂寥与无奈。同时,诗中也暗含对仕途浮沉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雅生活的向往。尽管身在高位的文人鲜少涉足这样的隐逸之地,但诗人仍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他的超脱与豁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