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参寥寄少游

· 苏轼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拼音

注释

作者一作释元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参寥:即僧人道潜,字参寥。
  • (pó)然:白貌。多用于形容鬓发。
  • 心印合:佛教语,彼此心意一致。
  • 意珠圆:形容文字美妙。
  • 步月:月下散步。
  • 台阁:指尚书台等官府。
  • 山林:指隐居之处。

翻译

在山岩上栖居与木石为伴已经头发苍白了,过去的旧友谁能慰藉眼前呢。向来和昼公心意契合,每每想起秦子文笔意趣犹如珠玉般圆润。当年在月光下走来幽谷,拄着拐杖穿越云雾冒着傍晚的烟霭。官府和山林本来就没有不同,所以写的文字始终不离禅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慨。首联感慨时光流逝,旧友难寻。颔联回忆与参寥、少游的情谊以及对少游才华的赞赏。颈联描绘过去的美好场景。尾联则体现出苏轼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山林,都能与禅意相通,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宽广胸怀。整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都颇具韵味。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