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单于(chán yú):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 槌(chuí):敲打。
- 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铜制成虎形,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领,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 骁(xiāo)将:勇猛善战的将领。
- 除:拜官授职。
翻译
我们的皇上有意去捆缚那匈奴首领,敲破铜山来铸造调兵的虎符。勇猛的将领新任命了三十六位,精锐的兵士共同统领着五千人。周王一直坚守常德要抵御外敌,汉帝有雄才大略也崇尚儒学。您的才学本来就兼通文武之术,获取功名不一定非要去读孙武、吴起的兵书。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友人谢承制的。诗的开篇表达了对皇上壮志雄心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势。接着描述了新任命的众多骁勇将领以及统领的精兵,体现了军事力量的强大。然后以周王和汉帝为例,暗示了文治武功的重要性。最后称赞友人具备文武才能,不需要单纯依靠兵书来获取功名,既是对友人的肯定,也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豪迈大气,气势磅礴,充满了对国家和友人的赞誉与期望。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答吕梁仲屯田 》 —— [ 宋 ] 苏轼
- 《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 》 —— [ 宋 ] 苏轼
- 《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 —— [ 宋 ] 苏轼
- 《 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徐熙杏花 》 —— [ 宋 ] 苏轼
- 《 何公桥 》 —— [ 宋 ] 苏轼
-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四大秦寺 》 —— [ 宋 ] 苏轼
- 《 六和寺冲师闸山溪为水轩 》 —— [ 宋 ] 苏轼
- 《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