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寄子由二首

· 苏轼
投章献策谩多谈,能雪冤忠死亦甘。 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光荣归佩呈佳瑞,瘴疠幽居弄晚岚。 从此西风庾梅谢,却迎谁与马毵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投章献策:向朝廷进呈文章和策略,指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 谩多谈:徒然说得多,表示无实际效果。
  • 能雪冤忠:能够洗雪冤屈,表现忠诚。
  • 死亦甘: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 一片丹心:比喻忠贞不渝的心。
  • 天日下:象征公正无私的天地。
  • 数行清泪:几行泪水,形容悲痛之情。
  • 岭云南:指岭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当时是偏远之地。
  • 光荣归佩:荣耀归来,佩戴着象征荣誉的物品。
  • 呈佳瑞:显示吉祥的征兆。
  • 瘴疠: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疾病,通常与湿热有关。
  • 幽居:隐居,孤独的生活。
  • 弄晚岚:欣赏傍晚的山岚,表达闲适心情。
  • 庾梅谢:暗指庾信和梅花,庾信曾被北周扣留,此处借以表达羁旅之苦。
  • 马毵毵:形容马毛纷飞,也用来形容落花飘零。

翻译

徒然向朝廷进言献策,却无实际成效,但我愿意为了洗雪冤屈和忠诚而死,心如赤诚,哪怕身处偏远的岭南。我的心在明亮的天空下坦荡,只有几行清泪在云南岭上飘洒。荣耀归来时,我佩戴着象征吉祥的饰品,虽然身居疾病之地,仍能欣赏傍晚的山岚。从此以后,西风吹过,仿佛庾信和梅花的故事已成过往,我期待着有谁能像迎接春天一样,迎接我的归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苏轼的政治抱负与无奈,以及对远方兄弟子由的思念。他虽多次上书献策,但并未得到采纳,只能以忠诚之心面对可能的冤屈。诗中的“一片丹心”和“数行清泪”,既显其坚贞,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在岭南的偏远生活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如“弄晚岚”。同时,通过“庾梅谢”这一典故,诗人寓含了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壮志未酬的苦闷,又有对亲情的深深挂念。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