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黄楼:在江苏徐州市。
- 殊:不同。
- 匹素:一匹白色的绢。
- 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翻译
中秋时候的天气也不应有什么不同,不需要用红色的纱笼罩在座位角落。山上的白云横亘像一匹白色的绢,水中的明月安静地卧着像一座佛塔。还没有成就短距离划船去三峡,却已经约定轻快的小舟去泛舟五湖。要问这登临的美好风景,明年还会不会记得我这使君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十月十五日于黄楼观月的情景和感受。首联写中秋天气并无特别,暗示氛围平常。颔联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云和明月的形态,形象且富有诗意。颈联表达了一些未竟的愿望和计划。尾联则带有一种设问和留恋之意,增添了一丝感慨。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既描写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诗人的心境和思考。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银筝旋品 》 —— [ 宋 ] 苏轼
- 《 失题 》 —— [ 宋 ] 苏轼
- 《 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笔画》 》 —— [ 宋 ] 苏轼
- 《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 —— [ 宋 ] 苏轼
- 《 赠山谷子 》 —— [ 宋 ] 苏轼
- 《 席上代人赠别三首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