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 苏轼
独鹤南飞送好音,山中桥梓共成阴。 深衣伛偻如初命,扈酒从容向晚斟。 城里谁家开寿域,堂东多士作儒林。 清霜未落黄花在,笑折高枝绕鬓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桥梓:比喻父子关系。这里代表父子。
  • 深衣: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里形容穿着打扮。
  • ****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形容老者姿态。
  • 扈酒:奉命陪侍宴饮。
  • 寿域:寿堂,为祝寿而设的场所。
  • 儒林:指众多有学识的人聚集的地方。
  • 黄花:菊花。
  • ****簪(zān):插、戴。

翻译

一只仙鹤向南飞去,传来美妙的声音,山中的树木(象征父子)共同形成一片浓荫。(家中的长辈)穿着深衣,腰背微微弯曲,如同刚接到重大使命一般,陪伴着宴饮,从容不迫地在傍晚时分慢慢斟酒。城里不知是哪家开设了喜庆的寿堂,堂的东边许多才学之士汇聚,形成充满学识氛围的场所。清霜还没有降临,菊花依然盛开着,(有人)笑着折下高高的花枝,绕着鬓角插戴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开篇以“独鹤南飞送好音”营造出宁静且祥瑞的氛围,为后面的祝寿场景埋下伏笔。“山中桥梓共成阴”借桥梓象征父子亲情和睦,家族昌盛。颔联通过对人物姿态、行为的描写,如“深衣伛偻如初命”展现出长者的庄重,“扈酒从容向晚斟”刻画了宴饮时的从容闲适,体现出寿宴的和乐。颈联将视角转向寿堂,“城里谁家开寿域,堂东多士作儒林”勾画出热闹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寿宴场景,众多才学之士的到来,使得寿宴更显高雅。尾联“清霜未落黄花在,笑折高枝绕鬓簪”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欢乐的人物行动收束全诗,菊花盛开象征着美好与长寿,有人欢快地折花簪在鬓边,进一步烘托出寿宴欢快愉悦的气氛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寿宴美满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