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乘槎(chá):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或竹筏横渡天河的神话,这里指泛舟湖上。
- 须弥(sū mí):佛教中的大山,象征世界中心,山顶有太阳照耀。
- 兜率(dōu lǜe):佛教中的天宫名,位于须弥山顶。
- 释梵(fàn):梵天,佛教中的宇宙创造之神。
- 齐劫火(jié huǒ):佛教中的劫火,比喻世界的毁灭和重生。
翻译
乘着船就像迎接仙人一般,航行在万里清风和翻滚的海浪之上。 回首望去,已经不觉得沙洲与大海的界限多么微小,只觉得衣袂飘扬,仿佛世俗的尘埃都显得高大无比。 仿佛须弥山的顶部低垂着太阳,而兜率天宫悬挂在云端,似乎没有根基,下方托着巨大的龟鳌。 梵天神祇在天地混沌中茫然,如同置身于劫火之中;飞云飘荡,我却醉心于这如梦如幻的景色,忘却了自我。
赏析
苏轼的这两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湖上景象,寓言般的笔触中融入了佛教的哲理。他以乘船游湖为引子,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诗人通过须弥山、兜率天等神话元素,展现了宇宙的宏大与神秘,同时也借劫火和醉云表达人生的无常与短暂。诗中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答邦直、子由五首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十二月二日作三首酒醒又作二首 · 其二 》 —— [ 宋 ] 苏轼
- 《 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 》 —— [ 宋 ] 苏轼
- 《 送钱藻出守婺州得英字 》 —— [ 宋 ] 苏轼
- 《 次韵陈履常雪中 》 —— [ 宋 ] 苏轼
- 《 临江仙 · 熙宁九年四月一日,同成伯公谨辈赏藏春馆残花,密州邵家园也 》 —— [ 宋 ] 苏轼
- 《 濠州七绝涂山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