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夜: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之夜。
- 野宿: 在野外露宿。
- 常州: 当时的一个州府,今江苏常州。
- 行歌: 边走边唱。
- 野哭: 指野外哀哭之声。
- 守岁: 除夕夜守夜到天明,以迎接新的一年。
- 乡音: 家乡的口音。
- 重衾: 叠盖的被子。
- 新沐: 刚刚洗完澡。
- 发稀: 头发稀疏。
- 残灯: 马上要熄灭的灯。
- 嫌客: 排斥客人。
翻译
在除夕之夜,野外的歌声和哭声交织成悲凉的景象,远处的灯火和低垂的星星渐渐暗淡下来。生病的眼睛让我无法入睡,不是因为守岁,而是深深的思乡之情让我痛苦。盖着厚厚的被子,脚却感到寒冷,知道霜冻很重;洗完澡后,头发的稀疏让我更加感伤。感激那盏即将熄灭的灯,它没有嫌弃我这个过客,陪伴我度过这孤寂的一夜,仿佛是我在茫茫人海中的唯一依靠。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除夕夜宿于常州城外时所作,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疾病缠身、思乡心切的复杂情感。通过描绘行歌野哭的凄凉画面,反映出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苦难生活。诗人以“病眼”、“乡音”、“发稀”等细节刻画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借“残灯”象征温暖和希望,表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依然对生活抱有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轼的诗才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