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 苏轼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愁客倦吟花似酒,佳人休唱日衔山。 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 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强半:大半。
  • 簿领:官府文书。(“簿”读音:bù)
  • 寒食:我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二日。

翻译

美好的春光中没有察觉到自己青春的容颜正在老去,大半的时光都消磨在处理官府文书的事务之间。 忧愁的客人疲倦地吟诵着,那花儿好像美酒一般让人沉醉,美丽的女子也不要歌唱那夕阳衔山的景致。 大家都知道明天寒食节就要过去了,暂且到僧人的窗前享受半日的清闲。 我像吕安一样命人驾车去邀请朋友,可他却没有来,(我不由想到)曾点在沂水中沐浴后,直到黄昏才归家。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游龙山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诗人感叹青春易逝,自己在繁忙的公务中消磨了大半时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愁客”和“佳人”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抓住时光的尾巴,享受片刻宁静的愿望。最后两句,用吕安和曾点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未到的遗憾,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