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年:科举考试同榜者互称同年。
- 贾收:北宋诗人。
- 新荑(tí):新生的草木芽。
- 旧槎(chá):老树桩。
- 骚人:诗人,这里指贾收。
- 五噫处士:指东汉的梁鸿,他经过洛阳,见宫殿华丽,作《五噫歌》,后隐居。这里借指贾收生活贫困。 穷约:穷困。
- 三赋先生:未确切指征何人,可能是借指贾收作赋较多且有些夸诞。 诞(dàn)誇:夸大,浮夸 。
- 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 鲑(xié) :这里指鱼菜,在古代为讲究的菜肴。“案无鲑”表示生活清苦。
- 玉川: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这里借指贾收。
- 金阙:宫殿,朝廷。
- 夜叉:佛教中的一种形象丑恶的恶鬼。这里是夸张调侃说法。
翻译
早晨能看到新长出的草木在旧的树桩旁萌发,像诗人这般孤独且满心愁思苦苦地思念着家乡。那如同五噫处士一样的你生活非常穷困潦倒,又似那三赋先生般发些浮夸言语。营帐外有鹤鸣之声,镜匣里有镜子,可是竹筒里的钱用光了,桌子上都没有像样的菜肴。你这位如同玉川子一样的人什么时候能向着朝廷而去呢,大白天只能关门守着这空荡荡屋子(像是守着夜叉一般 )。
赏析
这首诗苏轼以风趣幽默又略带调侃的方式来写贾收秀才。开篇描写新荑旧槎之景来引出贾收的孤愤思家之情。中间两联通过“五噫处士”“三赋先生”等典故来刻画贾收生活的穷困和性格的一些特点,既有对其生活窘状的同情,又有对他某些习性的有趣调侃。“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场景,一雅一俗,相互映衬,突出贾收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矛盾。尾联以“玉川朝金阙”这样不切实的设想和“白昼关门守夜叉”荒诞的场景收尾,进一步强化这种玩笑式的氛围,展现出苏轼和友人之间亲密、无拘的关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贾收独特的行事风格与不羁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