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词的韵脚来和(hè)诗。
- 地炉:在室内地面挖成的小坑,四周垒砖石,中间生火取暖。
- 银瓶:这里比喻从地炉通风口发出的像蚯蚓细细的声音,如从银瓶中发出一般。
- 拥褐:裹着粗布短衣。
- ****褐(hè):粗布或粗布衣服。
- 衰鬓:稀疏变白的鬓发。
- 镊(niè)残:用镊子拔光。
- ****攲(qī):倾斜。
- 雪领:白色的衣领,此处形容鬓发变白似雪落在衣领上 。
- 壮心:宏大的志向。
- 降尽:消散殆尽。
- 风旌:风中的旌旗,比喻飘摇不定。
- 丹灶:炼丹的炉灶。
- 锱铢(zī zhū)火:像锱铢一样细微的火,形容火很小。锱铢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
- 长短更:指夜晚打更,一夜分五更,长短不一。
- 竹几:用竹子编制的几案。
- 夫人应不解卿卿:用典“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意思是妻子可能不理解自己了。这里苏轼以自嘲语调调侃自己,虽然妻子就在身边,却难以与自己心灵相通。
翻译
细听那地炉通风口发出如蚯蚓般从银瓶中传来的细细声响,我裹着粗布短衣横着躺卧,此时天色还未亮。我衰老的鬓发已经被拔得稀疏,倾斜在如雪的衣领上,当年的壮志雄心如今已消散殆尽,就如同风中摇曳倒下的旌旗。我这般专注于炼丹炉灶那微小的火焰,已经厌倦了听闻山城夜晚时长时短的打更声。听说家中床头只有一张竹子编制的几案,想来夫人应该不能理解我的心思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次韵柳子玉之作,体现了苏轼彼时复杂的心境。
开篇“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寒冷的画面,通过对起床前的细微声音和自身状态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两句,由外在的形象刻画转入内心世界的抒发,以“衰鬓”“壮心”对比,深刻地展现了岁月流逝、壮志消磨后的无奈与感慨。“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一方面体现出苏轼对炼丹的专注,似乎想用这种方式排解内心的烦恼;另一方面“倦听”二字,又表达出对山城平淡乏味生活的倦怠。
尾句“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则十分巧妙,在自嘲中蕴含着一种心灵上的孤独。苏轼通过夫妻之间的“隔阂”,暗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无人能懂,增添了几分郁郁不得志之情。整首诗从个人生活细节入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精神上的苦闷,既有形象的画面感,又饱含着深沉的情感,展现出苏轼高超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