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蛮子
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
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馀。
异哉鱼蛮子,本非左衽徒。
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
于焉长子孙,戚施且侏儒。
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
破釜不著盐,雪鳞芼青蔬。
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
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左衽: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 戚施:蟾蜍,这里比喻貌丑驼背的人。
- 侏儒:身材异常短小者。
- 芼(mào):可供食用的水草或野菜。
翻译
江淮地区把水域变成田地,以舟船当作房屋来居住。鱼虾当作粮食,不用耕种就自然有多余的。奇怪啊这些鱼蛮子,本来就不是穿左衽服装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着进入江中居住,用竹瓦盖起只有三尺大小的房屋。在这里繁衍子孙,有貌丑的人和身材矮小的人。划开水面捕捉鲂鱼鲤鱼,就像在路上拾起东西一样容易。打破锅不用放盐,雪白色的鱼和青色蔬菜一起煮。一吃饱就安然入睡,和水獭、猕猴有什么不同。人间行走的路艰难,脚踩着地就要交租赋。不如鱼蛮子,驾着波浪在空虚之处漂浮。空虚之处也不知道会怎样,终将会计算船和车的费用。蛮子叩头哭泣,不要告诉桑弘羊大夫。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江淮一带以船为家的渔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他们靠水吃水,以鱼虾为粮,虽生活简单却也自在。诗中用“鱼蛮子”称呼他们,展现了其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描述了他们居住的简陋环境和捕捉鱼虾的容易,以及他们饮食简单却满足的状态。接着对比人间行路的艰难和交租赋的压力,突出鱼蛮子生活的一种相对自由和轻松。然而最后几句又暗示了这种自由也许并不长久或稳定。整首诗语言质朴,通过对鱼蛮子生活的刻画,反映了社会不同群体生活状态的差异和生活的复杂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