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山鹿

· 苏轼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局束:拘束、束缚。

翻译

太阳和月亮为何这般急匆匆,尘世间充满了痛苦的拘束。仙子离去没有了踪迹,所以山上遗留下来白鹿。仙人已经离去白鹿没有了家,孤独地栖息怅惘地望着城楼的云霞。到现在听说有游览山洞的客人,夜里来到江边的集市呼叫于平沙之上。成百上千棵高大的松树间风声萧瑟,仙宫距离人也没有多远。夜里鸣叫的白鹿现在在哪里呢,满山的秋草没有它的行走踪迹。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空灵、神秘又略带惆怅的意境。诗中以日月的匆匆和尘世的局束开头,为后续仙都山鹿的故事作铺垫。白鹿作为仙人离去的遗迹,它的孤独与怅惘仿佛也映衬了人们对仙踪的追寻与留恋。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长松千树、满山秋草等,增添了画面感和静谧感,更突出了白鹿的神秘。最后通过对白鹿行踪的追问,加深了整首诗的意韵,也引发读者对仙都神奇景象的遐想。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