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

· 苏轼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那。 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风飙助凝冽,帏幔困掀簸。 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 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 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隽瓶屡卧。 嗟予独愁寂,空室自困坷。欲为后日赏,恐被游尘涴。 寒更报新霁,皎月悬半破。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 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何当暴雪霜,庶以蹑郊、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旬:经过十天。旬,十天为一旬。
  • 斋阁:书房。
  • 无那(nuó):无奈。
  • 飘萧:飘动。
  • 凝冽:寒冷。
  • 醇醲(chún nóng):酒味浓厚,此处借指浓厚的温暖或安逸。
  • 璨瑳(càn cuō):明亮洁白,此处指明亮的雪景。
  • 炎赫:炎热。
  • (qī):倾斜。
  • 歌吹:歌声和奏乐声。
  • 促席:坐席互相靠近。
  • :减弱。
  • (wò):弄脏。
  • 穷蹇(jiǎn):穷困艰难。

翻译

我已经在书房中躺了很多天,每天都亲自调药服用。不知道雪已经下得很深了,只感觉到无比的寒冷。 窗户纸被风吹得萧萧作响,堆积的雪压得屋檐板似乎要掉落。狂风使得寒冷更加凝结,帷幔也被吹得不停掀动颠簸。 只想靠近那浓厚的温暖,不敢去看那明亮洁白的雪景。什么时候天气才能变得炎热,我宁愿亲自去捣米磨面劳作。 谁说我坐着没有毡子呢,我还有裘皮可以当货物来使用。西边的邻居传来歌声和奏乐声,大家坐在一起,寒冷的威力也被减弱了。 人们在雪上奔跑踏出了小路,雪花缭绕着飞进座位里。人们的欢乐使得屋上的雪先融化了,饮酒畅快,瓶子屡次被放倒。 可叹我独自忧愁寂寞,在空房间里独自被困顿折磨。想要为以后留下这雪景来欣赏,又担心被路上的尘土弄脏。 在寒冷的更声中传来了天气放晴的消息,皎洁的月亮高悬,如同半块破碎的玉盘。有个客人独自苦苦吟诗,在清寂的夜晚默默地自我督促学习。 诗人大多穷困艰难,优秀的诗句往往出自于贫寒饥饿之时。什么时候能下一场大暴雪霜,或许我就能追上孟郊、李贺的脚步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病中逢雪的情景以及他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描述了自己病卧在书房,对寒冷和雪深的感受,体现了他身体的不适和对环境的敏感。接下来,通过对窗纸作响、雪压檐板、狂风肆虐等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寒冷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以及对劳作的一种奇特的向往,反映出他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寻求解脱的心境。

诗中还提到了邻居的欢乐和自己的孤独寂寞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的孤独感和对他人欢乐的羡慕。同时,他担心雪景被尘土弄脏,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诗人以诗人多穷困艰难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困境中创作出优秀诗句的愿望,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苏轼在病中的复杂心情和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寒冷和病痛的无奈,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