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缩头先夏鳖,实腹鄙秋虫。
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
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
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
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元日:正月初一。
- 张先:北宋词人。
- 子野:张先的字。
- 莘(shēn)老:即孙觉,字莘老。
- 牛女夕:即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参(shēn)尾:参星和尾星。
- 酒社:饮酒作乐的群体。
- 诗坛:诗的领域。
翻译
在七夕之夜获得诗句,转眼间就到了参星和尾星出现的时候。青春似乎先去入睡了,白发也不会遗漏那穷困之人。在酒社中我视为对手,在诗坛之上你很有功绩。缩头像夏天的鳖,饱腹如秋天的虫。不要唱那裙子垂绿的歌,也没有人再脸断红。怀念旧时的朋友贺老,感谢新进来的如谢终童般的人。袍上绣着双双瑞鹘,腰间佩着一个一个犀角。小蛮是否还在呢,试问那嗫嚅的老翁。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和张先子野关于七夕寄给孙莘老之作的诗。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如青春逝去、白发渐生,也有在诗酒方面与友人的互动和比较,体现出雅趣。同时提及一些人物,既有对旧交的怀念,也有对新进之人的感受。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如用鳖和虫来形容某种状态。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丰富,情感多样,展示了苏轼在复杂情绪和生活场景中的思考与感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巩独眠 》 —— [ 宋 ] 苏轼
- 《 和陶杂诗十一首 》 —— [ 宋 ] 苏轼
- 《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 》 —— [ 宋 ] 苏轼
- 《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 》 —— [ 宋 ] 苏轼
- 《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 》 —— [ 宋 ] 苏轼
- 《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定国出数诗,皆佳,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昔与孙巨源同过定国,感念存没,悲欢久之。」夜归,稍醒,各赋一篇,明日朝中以示定国也 》 —— [ 宋 ] 苏轼
- 《 重寄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