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其二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保持韵律一致。
- 刘贡父:指刘攽(bān),北宋诗人,与苏轼、苏辙兄弟有交往。
- 黄楼:位于今江苏徐州市,苏轼曾在此处登高作诗。
-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 数奇:命运不好,常遇不幸。
- 恶岁:灾难之年。
- 枯梧:比喻孤独无依的人。
- 好士:喜好人才。
-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以礼贤下士著称。
- 穷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 灌夫:西汉将领,以豪放不羁闻名。
- 矜持:自持,坚守。
- 汉节:汉代使者所持的符节,象征忠诚。
- 桓须:桓温,东晋名将,喜欢提携后辈。
- 金丝合:形容诗句优美如金丝般紧密相连。
- 《六幅图》:可能是苏轼创作的一组画作。
- 骚人:泛指忧郁的文人。
- 东游不到吴:暗示自己不能像屈原那样到江南吴地游览。
翻译
我们两人一同远离京城,已经十年身处天涯一角。 命运多舛,又逢灾祸连连,谋略不足,只能在孤独中度日。 怀念刘表那样的人,懂得爱惜人才;想起穷困时的朋友,就像灌夫那样直率。 虽然不再坚持汉朝的气节,但仍希望能得到像桓温那样的提携。 你的诗句如金丝般精致,黄楼的景色与雪月共赏。 你的创作新颖独特,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都有前人的影子。 你写下千言长赋,还创作了新的六幅画卷。 让大家传阅欣赏,甚至以书信相邀,一起赞叹。 别让那些文人感到遗憾,我不能像他们期待的那样,东游到吴地去。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应刘攽登黄楼之作,表达了两人共同的离京经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借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既有对命运坎坷的自嘲,又有对友情的深深怀念。苏轼以刘表、灌夫等历史人物为榜样,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渴望得到赏识和帮助的愿望。同时,他还赞美了刘攽的才情,通过“清句”、“新意”等词语,体现了他对友人作品的高度评价。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 》 —— [ 宋 ] 苏轼
- 《 登庐山 》 —— [ 宋 ] 苏轼
- 《 答陈述古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洞仙歌 · 江南腊尽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 —— [ 宋 ] 苏轼
- 《 殢人娇 · 戏邦直 》 —— [ 宋 ] 苏轼
- 《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鸲鹆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