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箧 (qiè):箱子,这里指诗集。
- 郑西:地名,指今河南新郑一带,当时苏轼与弟弟苏辙在此分别。
- 涕垂膺 (tì chuí yīng):泪水滴落胸口,形容极度悲伤。
- 惭书剑:因未能实现报国之志而感到惭愧。
- 畏友朋:害怕朋友询问自己的归期。
- 官舍:官府的住所。
- 寺楼:寺庙的楼阁。
- 《易》: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这里可能暗指弟弟喜欢研究学问。
- 东窗下:古代读书人的理想场景,此处代指弟弟的居所。
- 敲门:拜访的动作。
翻译
在江上的同船共处,我们的诗篇填满了箱子,分别在郑西时,我泪流满面,心中充满遗憾。我还没有完成报效国家的使命,拿着剑和书本却感到惭愧,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害怕朋友们会问起我的归期。
秋天在官舍里度过,突然意识到又是一年将尽,独自站在寺楼看到飘落的雪花,不知道能和谁一起欣赏。我知道你在东窗下研读《易经》,即使车马声响起在门外,你也肯定不会应答,沉浸在你的世界里。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九月二十日下微雪之时,怀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辙之作。诗中流露出对兄弟亲情的深深挂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未能实现报国理想和归乡顾虑的复杂心情。诗人通过描绘江上同舟、郑西分别的场景,以及对弟弟专注读书生活的想象,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和各自的内心世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寓含哲理,展现了苏轼深沉的人生感慨。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