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 苏轼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留题:在诗或墙壁上题写诗文,表示纪念或赞叹。
  • 仙游潭:地名,可能指一处风景优美的潭水。
  • 中兴寺:寺庙名,可能是作者游览的地方。
  • 玉女洞:传说中的仙女居住的洞穴。
  • 马融:东汉学者,此处可能借指读书的环境。
  • 书室:书房或读书之处。
  • 岩窦:岩石缝隙或洞穴。
  • 仙姝:仙女或美丽的女子,这里代指洞穴的神秘气息。
  • 石闺:石门或石室,可能指洞口。
  • 飞梯:陡峭的山路,这里比喻危险的渡口。

翻译

清澈的仙游潭深达百尺,水面明亮如镜,没有一丝杂质,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山谷间传来鸟儿的鸣叫。 曾经有个蜀地的游客在这里欣赏过明亮如月的峡谷景色,而现在的秦地人也许在武陵溪边流连忘返。 我独自爬上马融读书的石室,探头向岩洞张望,又重新探访那神秘的玉女洞。 虽然我心中依旧热爱山水,但还是没勇气走过那危险的渡口,不愿踏上飞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游历仙游潭及周边景致时的感受。他通过清潭、山林和历史遗迹,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文化韵味。诗人运用蜀客和秦人的典故,增添了时空的沧桑感。他独自探索,表现出对知识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知的好奇。最后,他以“不将双脚踏飞梯”表达出对安全的顾虑和对自然美景的尊重。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流畅,富有画面感,展现出苏轼游记诗的独特魅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