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 苏轼
近从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 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 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 《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章子:指章惇,苏轼的朋友,当时担任官职。
  • :他,指章惇。
  • 苦道:苦苦地说,极力描述。
  • 商人:这里指章惇,因其职务与商人相关。
  • 望汝来:期待你的到来。
  • 说客:游说之人,此处指章惇。
  • 惭直道:因直言而感到惭愧。
  • 逋翁:逃亡的老人,苏轼自比。
  • 厌凡才:对一般的才能感到厌倦。
  • 夷音:指非中原的语言,这里可能暗指章惇的口音。
  • :颈部肿大的疾病,也可能代指地方风俗。
  • 颈腮:脖子和脸颊,这里指人的容貌特征。
  • 《答策》: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答题文章。
  • 不堪:不能胜任,不适合。
  • 宜落此:应该落在这样的境地。
  • 上书:向朝廷呈递奏章。
  • 求免:请求免除职务。

翻译

最近从章惇那里听说,他一直盼望着你(指子由)能去商州任职。他作为游说者,似乎因为无法说服你而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太直率了。而我这个老朋友(逋翁),已经很久没有出仕,对那些平庸的才能感到厌倦。他的外地口音只能让我们勉强知道他的姓名,至于那种特有的风俗,我们根本无法分辨他们的脖子和脸颊。他的文章《答策》显然不适合当前的职位,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应该被免职,现在他还写信请求免除职务,这又能怎么样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病中听到弟弟苏辙(子由)得到调任但不愿赴任商州的消息后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章惇的期待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子由处境的理解以及对官场现实的讽刺。诗中“惭直道”、“厌凡才”等词,体现了苏轼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弟弟的担忧和关心。诗人以自身的“逋翁”身份,暗示了对官场繁复规矩的厌倦,而对“夷音”和“瘿俗”的描述,则寓言性地揭示了地域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以及官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后两句,以自嘲的方式,对子由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无奈。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