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誇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消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苍舒:字才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 誇:同“夸”。
- 惝恍(chǎng huǎng):模糊不清,这里指令人精神恍惚。
- 瘳(chōu):病愈。
- 柳子:柳宗元。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
翻译
人生自从识字开始便有了忧患,只要粗略记得姓名就可以停止了。何必用草书来夸赞写字速度神奇,打开书卷就会精神恍惚令人发愁。我曾经喜爱草书常常自己嘲笑自己,你有这毛病又怎能治愈。自己说其中有最大的乐趣,适意时就和逍遥游没什么差别。近来建造了一个堂叫醉墨堂,就像喝美酒能消除百般忧愁。才知道柳宗元的话没有虚妄,那种对奇特事物的癖好就如同珍视泥土木炭一般珍稀。你对于这技艺也称得上达到极致,堆在墙边的废弃笔如同山丘。兴致来了一挥笔就是百张纸用尽,就像骏马快速地踏遍九州。我书写全凭心意自然没有法则,点画随意随手也不追求研究。为何只有我的议论特别受到推崇,即使是只字片纸都被珍藏收留。我书法不逊于钟繇、张芝也自足,在他们之下的罗晖、赵袭我也占优势。不需要再临池苦学,拿那些绢帛来充当被子和床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石苍舒书法艺术的评价和议论。既肯定了石苍舒书法的高超技艺,通过如“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等描述,展现出石苍舒创作时的酣畅淋漓与大量投入;又借论书法来抒发自己的艺术观点和人生感慨。苏轼强调自己写字是“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表现出他追求自由、自然的艺术境界。诗的语言幽默风趣,在评价与自我调侃中蕴含着对艺术的深刻思考。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 —— [ 宋 ] 苏轼
- 《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 》 —— [ 宋 ] 苏轼
- 《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 —— [ 宋 ] 苏轼
- 《 汲江煎茶 》 —— [ 宋 ] 苏轼
- 《 皇太妃阁五首 》 —— [ 宋 ] 苏轼
- 《 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 》 —— [ 宋 ] 苏轼
- 《 试笔 》 —— [ 宋 ] 苏轼
- 《 归朝欢 · 和苏伯固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