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其地湫隘,移书使迁之文登,因古庙而新之,杨竟不从。不知定国何从见此书,作诗称道不已。仆不
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顷年:近年。
- 湫隘(qiū ài):低下狭小。
- 三韩: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落,即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 贾(gǔ):商人。
- 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
- 磊落:形容人胸怀坦荡。
- 括囊:扎起口袋,比喻闭口不言。
翻译
近年来杨康功出使高丽回来后,上奏请求在板桥建立海神庙。我嫌那地方低下狭小,写信让他迁到文登,利用旧庙来翻新,杨康功最终没有听从。不知定国从哪里看到了这封信,写诗不停地称赞。我说韩愈是仙人,在这些文章上嬉戏。谈笑间展现出奇特雄伟,能鼓舞南海神。之前出使三韩的使者,差点被蛟龙鳄鱼吞没。回来后建筑祠庙,要使众多商人奔来。我想迁移这座庙,下面连着众多浮云。写信后他竟然不依从,确实不是胸怀坦荡的人。你为什么这么恳切,维系这空中的云团。写诗颂扬他的美德,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我现在已经闭口不言了,就像处于六四坤卦。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杨康功建庙一事的议论和感慨。诗中先描述事情的由来,接着以调侃的语气评价韩愈,然后对杨康功不听从迁庙建议表示不满,认为他不够磊落。后面又提到定国作诗称赞的事,苏轼觉得这种歌颂意义不大。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全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苏式的幽默和智慧,也反映出苏轼对于一些人和事的独特看法和态度。同时在诗中也展示了他对一些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持此石本示予,为赋之 》 —— [ 宋 ] 苏轼
- 《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既觉,颇记其语,录呈子由弟。后四句不甚明了,今足成之耳 》 —— [ 宋 ] 苏轼
- 《 殢人娇 · 赠朝云 》 —— [ 宋 ] 苏轼
- 《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醉。符盖儋人之安贫守静者也 》 —— [ 宋 ] 苏轼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乞数珠赠南禅湜老 》 —— [ 宋 ] 苏轼
- 《 岐亭五首,并叙 》 —— [ 宋 ] 苏轼
- 《 甘蔗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