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苏轼
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 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雪儿书。梦魂东去觅桑榆。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注:「有感」。 「傅粉郎君又粉奴」句:傅子立注:「魏何宴平叔,美姿容,而面至白。文帝疑其傅粉,夏月赐与热汤饼。既啖之,大汗出,以朱衣自拭,颜色皎然。」刘尚荣按:「事见《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姿容』原作『姿仪』,『文帝』原作『明帝』,『颜色』原作『色转』。《初学记·卷十九·〈人部·美丈夫〉》引《语林》同。傅注误作魏文帝也。」 施粉与施朱:傅子立注:「宋玉《登徒子赋》云:『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刘尚荣按:「见《文选·卷十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并序〉》。」 《神女赋》:傅子立注:「楚宋玉尝作《神女赋》。」刘尚荣按:「赋见《文选·卷十九·宋玉〈神女赋〉》。」 雪儿书:傅子立注:「韩定辞不知何许人,为镇州王镕书记,聘燕帅刘仁裕女,舍于宾馆,令幕客马郁延接。一日宴会,韩即席有诗赠郁曰:『崇霞台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盛德好将银管述,丽词堪与雪儿歌。』坐中诸宾,靡不钦讶,称为妙句。他日郁从容问韩以『雪儿』之事,韩曰:『雪儿,李密之爱姬(或云孝齐),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中意者,即付雪儿,协音律以歌之。』见《总龟诗话》。」刘尚荣按:「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八·故事门》引《百斛明珠》,又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四·五季杂记》。明茅维编《苏全忠公文集》时,以《书韩定辞马郁诗》为题,将此文收进卷六十七《题跋类》。傅注中『聘燕帅刘仁裕女』句,各家均作『刘仁恭』,且无『女』字;『孝密』作『李密』。待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傅粉:搽粉、抹粉。
  • 粉奴:女子。
  • 施朱:涂以红色。
  • 冰玉:冰和玉,常用来比喻洁白美好。
  • 香酥:芳香酥软。
  • 神女赋:战国时宋玉所作辞赋。
  • 雪儿:隋末李密的美姬。
  • 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也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翻译

男子抹粉女子也涂粉。不要只教女子涂粉抹红。自然是如冰似玉又芳香酥软。有客人能够为神女作赋,依靠你送给像雪儿那样的美人书信。梦境中魂魄向东去寻觅垂老之年。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脂粉香艳与浪漫情思交织的情境。词中以“傅粉郎君又粉奴”起笔,展现了男女皆重妆饰的画面,“自然冰玉照香酥”则强调了人的美好特质。下阙提到“神女赋”和“雪儿书”,增添了几分浪漫和情思。最后一句“梦魂东去觅桑榆”更为这种氛围增添了一种缥缈和憧憬的感觉,给人以优美而又略带迷离的意境。整体上,苏轼在词中以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情境和情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