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薝(zhān)卜:梵语Campaka音译,又作薝波、瞻卜,意译为郁金花,通常用来供佛。 九节菖蒲:一种菖蒲,据说有药用价值,在古代也被视为仙草。 野狐禅:原指错误的修行见解或方法,这里借指旁门左道、不正统的学说或行为。
翻译
那六瓣的薝卜花如同林间的佛,那九节的菖蒲像是石上的仙。怎比得上我这东坡的铁拄杖,一下子就能惊散那些旁门左道。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苏轼的独特风格和智慧。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薝卜花和九节菖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富有禅意的氛围,将花与佛、仙相联系,富有想象力。后两句则通过赞扬自己的铁拄杖,表达了对正统和正道的坚定信念,以及对那些不正统的学说或行为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 —— [ 宋 ] 苏轼
- 《 天际乌云帖 》 —— [ 宋 ] 苏轼
-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 》 —— [ 宋 ] 苏轼
- 《 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 》 —— [ 宋 ] 苏轼
- 《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 》 —— [ 宋 ] 苏轼
- 《 蜜酒歌,并叙 》 —— [ 宋 ] 苏轼
- 《 王仲至侍郎见惠稚栝,种之礼曹北垣下,今百馀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诗 》 —— [ 宋 ] 苏轼
- 《 杂诗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