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叶舟容易。行尽江南地。南雁断,无书至。怜君羁旅处。见我飘蓬际。如梦寐。当年阆苑曾相对。
休说深心事。但付狂歌醉。那更话,孤帆起。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叶舟:小船。
- 羁旅:长期漂泊他乡。
- 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阆苑:(làng yuàn)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京城。
- 水精:即水晶,这里形容溪水清澈透明。
- 云母:一种矿物质,晶体透明有光泽,这里形容山峦如用云母堆砌。
翻译
一艘小船轻易就驶完了江南之地。往南去的大雁飞远了,也没有你的书信到来。可怜你漂泊在他乡,正如同看见此时四处飘零的我。这一切就像是在梦里一样,还记得当年在京城我们曾经相对共处。 不要再说那些藏在心底的深沉往事了,不如尽情狂歌沉醉吧。可怎堪又说起你乘孤帆离去的事。那地方水晶般清澈的溪流环绕着门户,云母般的山峦相互堆砌。你不要走啊,只适合陪伴我在这溪边山里。
赏析
这首词是晁补之与友人分别时所作,情感真挚深沉。上阕回忆往昔与友人在京城的美好时光,如今漂泊相遇,更显这份情谊的珍贵,同时又为下文的离别蓄势。下阕词人希望友人不要谈论伤心事,选择尽情狂歌买醉来躲避分别的痛苦。又提及友人即将孤帆远行,两相对比,一个“那更”突出愁情更添。词中对友人去处“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这般美好的描绘,与现世的分别形成强烈反差,更增添了不舍之感。结句“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里”直抒胸臆,将挽留友人、渴望相伴的急切心情表露无遗,真挚感人,深刻地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之苦的无奈。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
晁补之的其他作品
- 《 感怀追和柳子厚郊居岁暮韵 》 —— [ 宋 ] 晁补之
- 《 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 》 —— [ 宋 ] 晁补之
- 《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 》 —— [ 宋 ] 晁补之
- 《 水龙吟 · 别吴兴至松江作 》 —— [ 宋 ] 晁补之
- 《 点绛唇 · 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 —— [ 宋 ] 晁补之
- 《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 》 —— [ 宋 ] 晁补之
- 《 洞仙歌 其一 留春 》 —— [ 宋 ] 晁补之
- 《 吴松道中二首 》 —— [ 宋 ] 晁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