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
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
平生许与际,独比管乐贤。
人材品目异,自得岂虚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志士: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
- 显默:显达与默默无闻。
- 苟然:随便的样子。
- 孔明:诸葛亮,字孔明。
- 微时:卑贱而未显达的时候。
- 息驾:停车休息。
- 隆中:地名,在今湖北襄阳。
-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事。
- 鱼水:比喻君臣相得。
- 庸蜀:泛指四川地区。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 中兴:由衰落而重新兴盛起来。
- 秦川: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 许与:称许,赞许。
- 管乐:管仲和乐毅,皆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翻译
有志向的人士本来就有所等待,显达或默默无闻并非随便而然。诸葛孔明在还低微未显的时候,停车在隆中耕耘田地。他因刘备的三次光顾而出山,君臣如鱼水般相互跟随先后。他开拓事业在蜀地,想要扶正政权让象征国家的九鼎迁移。几乎要成就恢复汉室的中兴大业,再次让汉室统治秦川地区。他一生被人赞许的时候,唯独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那样的贤人。人的才能和品行有各种不同,但他自己所具备的才能岂是虚假的传闻?
赏析
这首诗围绕诸葛亮展开,高度赞扬了他的才华和功绩。诗中说到诸葛亮在微末之时隐居隆中等待时机,而后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展现出他的非凡才能和机遇。他在蜀地开创事业,欲恢复汉室江山,显示了他宏伟的志向和使命感。他能与管乐相比肩,足见其卓越。曾巩通过对诸葛亮的歌颂,也传达出对有志之士的尊重和对高尚品行、卓越才能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气势磅礴,对诸葛亮的刻画生动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