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

青红一线界沙堤,日日香风逐马蹄。 三月桃花无浪起,六桥柳色有莺啼。 官亭飞盖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 游子岂知坡老意,两山长拥夕阳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红一线:这里指苏公堤上桥亭等建筑色彩鲜明,远远看去仿佛一条青红色的线。
  • 香风:带有花香等香气的风 。
  • 逐马蹄:随着马蹄前进,形容景色陪伴着行人。
  • 官亭:官方修筑的亭子,供人休息、观赏等。 飞盖:指车辆飞驰,这里形容来来往往的车辆。盖,车盖。
  • 酒舍:酒馆。 收旗:古代酒馆往往挂旗作为标志,收旗表示酒馆打烊。
  • 坡老:指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

翻译

苏公堤就像一条青红色的线划分开沙地与湖水,每天香气弥漫的微风伴随着行人的马蹄声。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湖面平静没有波澜涌起;六桥周围柳色葱茏,处处有黄莺啼鸣。官亭边车辆来来往往,仿佛春天在这里接连不断,等到天色傍晚,酒馆收旗闭店,游人自己都迷失在这美景之中。那些游玩的人哪里知道苏东坡当年修建苏公堤的心意呢,西湖的南北两山长久地拥抱着夕阳西下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公堤的迷人景色。首联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苏公堤鲜明的轮廓, “青红一线”形象地写出了堤上建筑色彩的醒目,“香风逐马蹄”则从嗅觉和动态的角度,让读者感受到走在堤上的美妙惬意。颔联写苏公堤周边春日的典型景色,桃花安静地盛开,没有波浪,柳色中黄莺啼叫,一副充满生机又平和的画面。颈联通过描写官亭的热闹、酒舍的经营活动,展现了苏公堤白天与傍晚不同的生活场景和繁华。尾联则笔锋一转,由景及情,借感慨游人不了解苏轼修建此堤的心意,引发读者对苏轼功绩和苏公堤文化内涵的思考。整首诗用词精妙,情景交融,将苏公堤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蕴含着对前人功绩的追忆与赞美 。

董嗣杲

宋杭州人,字明德,号静传。理宗景定间榷茶富池,度宗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有《庐山集》、《西湖留咏》。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