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其二

· 韩愈
河之水,悠悠去。 我不如,水东注。 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 采蕨于山,缗鱼于渊。 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浦(hǎi pǔ):海滨。
  • (cú):往,到。
  • (mín):钓鱼绳,此处作动词,指钓鱼。

翻译

河水悠悠地流淌着,向东流去。 我却不如这河水,能够向东流淌。 我有个孤单的侄子在海滨,三年没见了,这让我的心里十分痛苦。 (他)在山上采摘蕨菜,在深潭里钓鱼。 我前往京城,不会很久就会回来。

赏析

这首诗以河水的流淌起兴,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自己不如河水能够自由流动,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接着提到侄子在海滨的生活,通过简单的描述“采蕨于山,缗鱼于渊”,展现出侄子的生活情景。最后,诗人表明自己前往京城,但会尽快回来,暗示了对亲人的牵挂和归心似箭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将诗人对侄子的关爱和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