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都讲邵宫教拟试赋三十韵

· 刘弇
文效追前日,词科急俊民。 儒风穆汉殿,家璞走荆珍。 汪邵推高手,卿云想后身。 争移初律暖,竞拨老根陈。 睥睨三都上,吹嘘七子邻。 龙蛇开蛰户,河汉洗天津。 堂室谁升入,诗书迭主宾。 剸犀锋自倍,彻札手弥亲。 鼓吹丘轲外,波澜屈宋新。 巴歌徒里耳,燕石谩缇巾。 美观圭联璧,和声鼓间錞。 骎骎新历块,喔喔旧司晨。 爽实嗤乌有,阿时陋剧秦。 凿愁神秘露,搜恐物华贫。 楚剑双干斗,吴娃几学颦。 飞扬逼场屋,旁午动簪绅。 伧父几焚砚,修家旧有人。 珠惊对还浦,角岂独推麟。 价比千琼玖,文成一欠呻。 鼻端论妙斲,使外得周询。 布瑞云歊鼎,连深鲤挂缗。 岂徒矜羽猎,直可绚郊禋。 宛是隋唐旧,何分雅颂真。 两眸宽病客,一气到洪钧。 捉卷时湔掌,沿涯屡耗神。 爰居泣韶濩,嫫姆骇蛾螓。 惬兴谁爬背,长哦独哆唇。 传夸归有恃,羞缩死将滨。 雠校三千士,蹉跎九十春。 岐周双鸑鷟,不省至何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汪都讲:指汪姓的都讲(学官名)。
  • 邵宫教:邵姓的宫教(学官名)。
  • 俊民:贤良之民。
  • :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磨制的玉。
  • 卿云: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
  •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
  • 蛰户:蛰虫伏处的洞穴。
  • 天津:银河。
  • (tuán):割断。
  • 犀锋:犀利的锋芒。
  • 彻札:穿透木札。
  • 丘轲:孔丘和孟轲。
  • 巴歌:巴地民歌。
  • 燕石:燕山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
  • 缇巾:橘红色的丝巾。
  • 圭联璧:像圭玉和璧玉一样联合。
  • (chún):古代一种铜制的军乐器。
  • 骎骎(qīn qīn):形容马快跑的样子,这里比喻进展快速。
  • 司晨:雄鸡报晓。
  • 乌有:虚幻不存在。
  • 剧秦:扬雄所作《剧秦美新》,内容为美化王莽新朝贬低秦朝。
  • 楚剑:古代楚国的宝剑。
  • 吴娃:吴地的美女。
  • 学颦:即东施效颦。
  • 伧父:粗俗鄙贱之人。
  • 琼玖:美玉。
  • 周询:到处询问。
  • 歊鼎(xiāo dǐng):热气蒸腾的鼎。
  • (mín):钓鱼绳。
  • 韶濩(sháo hù):指韶乐和濩乐。
  • 嫫姆:即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女。
  • 蛾螓(qín):蚕蛾触须和蝉的额头,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
  • 哆唇:张口的样子。

翻译

这首诗主要是对汪都讲和邵宫教以及相关文学现象的描述和评价。像前日那样追求文采效用,词科着急选拔贤良之人。儒家风范肃穆于汉殿,家中美玉如荆山珍宝在奔走。汪邵被推为高手,祥瑞彩云仿佛就是他们的后身。争相改变最初的音律使之温暖,竞相拔除老根使其陈旧。傲视三都之上,吹嘘与七子为邻。龙蛇打开蛰居洞穴,银河冲洗着天空。在朝堂和房室谁能升入,诗书交替作主作宾。割取锐利锋刃自是加倍,穿透木札手更加亲密。鼓吹超越孔丘孟轲之外,波澜犹如屈原宋玉般新奇。巴地歌谣只是徒有其耳,燕地石头空有缇巾装饰。美观如圭玉璧玉相连,和谐的声响犹如鼓和錞之间。快速如骏马新踏过土块,喔喔如同旧日雄鸡报晓。爽快实在嘲笑虚幻的无有,谄媚时俗鄙陋如扬雄《剧秦美新》。挖凿忧愁神秘的显露,搜求恐怕自然的精华都已穷尽。楚国宝剑成双相斗,吴地美女几近东施效颦。飞扬跋扈充斥科场,纷繁惊动官员们。粗俗鄙贱之人曾多次焚烧砚台,修习治家原来就有人在。珍珠惊讶地对着回来的浦水,角难道只是独自推崇麒麟。价值可比千块美玉,文采写成却还有些不足。鼻子端正论精巧的砍削,让外表获得周全的询问。祥瑞云气蒸腾于鼎上,连接的深水中鲤鱼挂在钓鱼绳。哪里只是推崇羽猎,简直可以绚烂祭祀。仿佛是隋唐旧的样子,为何要区分雅颂的真假。两只眼睛宽慰患病的客人,一股元气通达天地。拿卷时常常要洗手,沿着边际屡次耗费精神。于是居住时哭泣着韶乐和濩乐,嫫母也惊吓得蛾眉蝉鬓。惬意兴奋谁会贬低,长时间吟诗独自张口。传闻夸赞是有倚靠,羞愧退缩将死在岸边。评判三千学子,蹉跎了九十春光。岐周有两只鸑鷟,却不知原因何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较复杂且具有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作品。诗中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汇来赞扬汪都讲和邵宫教的才华和高超技艺,同时也涉及到对文学领域诸多现象和人物的评论。比如用“儒风穆汉殿”等句来描绘他们的儒家风范和才华影响力。通过“龙蛇”“河汉”等意象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等手法,如“楚剑双干斗”“吴娃几学颦”等,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优秀人才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文学风气和评价标准。不过,由于诗中用典较多且较生僻,给理解带来一定难度,但也正因如此,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博学和诗歌的文化价值。

刘弇

刘弇

宋吉州安福人,字伟明。神宗元丰二年进士。授海门簿。迁知峨眉县。继中博学弘词科,改太学博士。哲宗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文章极为周必大推重。有《龙云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