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鼓吹曲十首 其七 从戎曲

选旅辞轘辕,弭节赴河源。 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 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 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 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轘辕(huán yuán):地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山路险阻,为军事要地。这里代指京都出发之地。
  • 弭节:本指驾驭车马,行使中停车,这里指行军途中暂时停歇。
  • 河源:黄河的源头,泛指边关。
  • ****寥戾(liáo lì):形容声音清脆悠长。
  • 清笳:胡笳,我国古代民族管乐器,声调悲壮。
  • 边马:边地的马。
  • 辍耕:停止耕种,这里比喻放弃平凡的农耕生活。

翻译

挑选好出征的军队告别了轘辕关,行军途中暂歇后朝着黄河源头奔赴边关。太阳升起光辉映照得霜雪般的戈矛熠熠闪亮,风旋转着,出征的骑兵队形不断变换十分壮观。从早到晚飞起的尘土不断聚合,万里大漠黄沙弥漫天地昏暗。清脆悠长的胡笳声四处流转,边地的马儿也显得烦躁不安。自己激励自己,放下耕地务农的心愿,踏上这出征的路途还有什么怨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出征奔赴边关的壮烈场景。开篇“选旅辞轘辕,弭节赴河源”直接点出出征行动,交代了出征的起点与目的地,气势不凡。中间“日起霜戈照,风回连骑翻。红尘朝夜合,黄沙万里昏”几句,从视觉角度描写行军,无论是戈矛在阳光下闪烁,骑兵队列随风而动,还是沙尘漫天的景象,都生动展现出征途的漫长与艰苦,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从听觉和侧面描写,胡笳声增添了氛围的悲怆,边马的烦躁更烘托出环境的恶劣与出征的艰辛。最后“自勉辍耕愿,征役去何言”体现出战士们放弃平静生活、毅然从军的决心,全诗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又夹杂着出征的复杂情感,既有奔赴战场的豪情,也有对征战艰苦的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谢脁

谢朓(tiǎo),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十九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後,復返京为中书郎。後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餘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