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之宣城郡诗

下帷阙章句,高谈愧名理。 疏散谢公卿,萧条依掾吏。 簪发逢嘉惠,教义承君子。 心迹苦未并,忧欢将十祀。 幸沾云雨庆,方辔参多士。 振鹭徒追飞,群龙难隶齿。 烹鲜止贪兢,共治属廉耻。 伊余昧损益,何用只千里。 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宁希广平咏,聊慕华阴市。 弃置宛洛游,多谢金门里。 招招漾轻楫,行行趋岩趾。 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闭门苦读。帷,wéi。
  • :缺少。
  • 章句: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
  • 疏散:潇洒自在,不受拘束。
  • 掾吏: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掾,yuàn。
  • 簪发:束发插簪。簪,zān。
  • 嘉惠:对他人所给予的恩惠的敬称。
  • 方辔:并辔,两马并行。
  • 振鹭:比喻朝官的班行整齐。
  • 隶齿:同列。
  • 烹鲜: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 广平咏:指晋羊祜的《登岘山诗》。
  • 华阴市:在华山之北。
  • 弃置:抛弃,扔在一边。
  • 宛洛:宛县和洛阳,泛指中原一带。
  • :水波摇动的样子。
  • 岩趾:山脚。

翻译

闭门读书缺少对章句的钻研,高谈阔论惭愧于对名理的深知。潇洒自在辞别公卿,生活萧条依靠掾吏。束发插簪时受到嘉惠,教义承蒙君子传授。内心与行迹苦于不能两全,忧愁和欢乐将近十载。幸好沾到云雨的福庆,得以并辔参与众多贤士。那些如鹭鸟整齐的朝官只能追随,群龙之间难以同列。治国如烹鲜须止息贪婪竞争,共同治理在乎廉洁知耻。我愚昧不懂得损益之道,哪里用得着千里为官。解下佩剑离开北宫上朝,停下车子来到南川岸畔。宁愿追慕广平咏,姑且羡慕华阴市。抛弃宛洛的游历,多谢在金门里面。轻轻摇桨水波荡,一步步走向岩脚。江海虽然还未追随,山林在此开始。

赏析

这首诗是谢朓的一首抒情之作。开篇描述了自己早年闭门读书却对章句和名理研究不足的情况,以及在官场中与公卿的疏离。接着写到自己获得恩惠和教义。他感叹内心与行为难以一致,历经近十年的忧欢。之后写有幸参与朝中之事,又感慨自己与朝官的不同。强调廉洁和治国之道。诗中还表达了他不追求高官厚禄,对官场有些厌倦的情绪,更向往自由和自然。最后表明他开始走向山林。整首诗既袒露了内心的矛盾与感慨,也透露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优美且意境深邃。

谢脁

谢朓(tiǎo),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十九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後,復返京为中书郎。後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餘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