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敬亭路中

山中芳杜绿,江南莲叶紫。 芳年不共游,淹留空若是。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 新条日向抽,落花纷已委。 弱葼既青翠,轻莎方靃靡。 鹥鸱没而游,麇䴥腾复倚。 春岸望沈沈,清流见弥弥。 幸藉人外游,盘桓未能徙。 骛枻把琼芳,随山访灵诡。 荣楯每嶙峋,林堂多埼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杜:香草,即杜若(若:ruò)。
  • 淹留:羁留,逗留。
  • 涟漪: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
  • 绣绮:彩色丝织品,这里形容青山景色秀美如绣绮。
  • (zōng):树木的细枝。
  • 靃靡(huò mí):草木柔弱的样子。
  • 鹥鸱(yī chī):水鸟名。
  • 麇䴥(jūn jiā):獐子与麂子。
  • (zhī):柱脚,这里指梁上的短柱。
  • 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 埼礒(qí yǐ):曲折的堤岸。

翻译

山中有翠绿的杜若,江南的莲叶呈现出紫色。 美好的年华没有一同出游,徒然在此逗留。 碧绿的水流泛起层层涟漪,青翠的山峦如多彩的丝绣。 新的枝条每日都在抽长,落花纷纷已经凋零。 柔弱的细枝十分青翠,轻柔的莎草柔弱低垂。 水鸟潜入水中游动,獐子和麂子跳跃又依靠。 春天的河岸望去深邃,清澈的水流看起来浩浩荡荡。 幸好能借此在山水间游玩,徘徊留恋不愿离去。 划动船桨采摘美玉般的花朵,顺着山势探寻神奇灵异。 华丽的栏杆常常峻峭重叠,林中之堂建在曲折的堤岸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游览感受。诗中通过对山中杜若、江南莲叶、绿水青山、新条落花、弱葼轻莎、水鸟走兽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人表达了对美好年华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在山水间游玩时的留恋之情。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清新,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谢脁

谢朓(tiǎo),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十九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後,復返京为中书郎。後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餘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