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咏雪呈外舅谢师厚并调李彦深

破腊春未融,土膏寒不发。 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开轩万物晓,落势良未歇。 铿铿青琅玕,阅此岁凛冽。 摧埋头抢地,意气终自洁。 君子谓此君,全身斯明哲。 屋头维女贞,额色少泽悦。 稍能窥藩篱,亦有固穷节。 佳兴冉冉生,门外无车辙。 写之朱丝弦,清坐待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破腊:进入腊月后、立春前的一段时间。
  • 土膏:肥沃的土地。
  • 鸣条:风吹树枝发声。
  • 琅玕(láng gān):似玉的美石、用以形容竹之青翠。
  • 抢地:以头触地。
  • 女贞:树名。

翻译

腊月已过春天却还未融和,肥沃的土地寒冷而不生发。几声风吹树枝的声音,一夜间雪洒在了窗户上。打开窗户世间万物都知晓了,下雪的态势确实还未停歇。铿锵作响的青翠的竹子,经历着这一年的严寒凛冽。被摧折着低头触地,但气质意志终究保持纯洁。君子说这竹子,能保全自身是很明智的。屋头上有女贞树,额头的颜色缺少润泽喜悦。稍微能看到一些篱笆,也有着安守穷困的节操。美好的兴致渐渐生发,门外没有车辆的辙痕。把这些写在朱红色的琴弦上,安静地坐着等待明月升起。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雪景以及竹子、女贞等在雪中的姿态和品性。诗中通过对春未融、雪飘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清脆作响,虽被摧折却保有纯洁,体现了其坚韧不屈的品格,这也是诗人所赞赏的品质。而女贞树也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和节操。整首诗在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又有对哲理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