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舍弟中秋月

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纤尘不隔四维净,寒光独照万象中。 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桓伊老骥思千里,尚能三弄当清风。 广文陋儒懒于事,浩歌不眠倚梧桐。 百忧生火作内热,何时心与此月同。 后生晚出不勉学,从汉至今无扬雄。 天马权奇大宛种,吾家阿熊风骨耸。 言诗已出灵运前,行身未闻孟轲勇。 明窗文字不取读,蜘蛛结网尘堆壅。 少壮几时夏已秋,待而成人吾木拱。 怜汝起予秋月篇,我衰安得笔如椽。 但使樽中常有酒,不辞坐上更无毡。 把诗问字为汝说,便当侯家歌舞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秋:秋高气爽之时。
  • 摇落:凋残,零落。
  •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 四维:四方。
  • 桓伊:东晋将领、音乐家。
  • 广文:即广文馆博士。
  • 后生晚出:后辈晚出生的人。
  • 勉学:努力学习。
  • 扬雄:西汉辞赋家。
  • 天马:良马。
  • 权奇:奇特不凡。
  • 大宛(yuān):古代西域国名。
  • 阿熊:代指作者弟弟。
  • (yōng):堵塞。
  • 木拱:树木已长大成材。

翻译

秋高气爽之时已到了四十五岁,清都早有寒霜使桂树花丛凋零。一丝尘埃也不阻隔四方纯净,寒冷光芒独自映照在万物之中。少年的意气和时节景物一争高下,诗坛豪客酒中圣人也难以与之争锋。桓伊这匹老千里马还想着驰骋千里,尚且能在清风中吹奏三支曲子。广文馆的浅陋儒生懒于做事,高声歌唱难以入眠靠在梧桐树上。各种忧虑产生内热,什么时候内心能和这月亮一样呢。后辈晚出生的人不努力学习,从汉代到现在没有像扬雄那样的人。那奇特不凡的天马是大宛的良种,我家阿熊风骨挺拔。说起诗歌已在谢灵运之前,行为却没听说有孟子那样的勇敢。明亮窗户边的文字不去读取,蜘蛛结网灰尘堆积堵塞。年轻的时光没多久夏天就到了秋天,等到成年了我也如树木般长大成材了。可怜你启发了我这篇关于秋月的诗,我已衰老哪能有像椽子那样的大笔。只要使酒杯中常常有酒,就不推辞坐在没有毡子的地方。拿着诗向我询问字词我为你解说,就应当去侯家的歌舞筵席上。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中秋月时的各种感慨和思考。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人生变化的感慨,也有对弟弟以及后辈的期望和劝勉。诗人以一种深沉而略带无奈的情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世间种种的感悟。开篇通过描写秋景和明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提到自己的意气和才华,以及对往昔的回忆和感慨。中间部分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感。诗中也流露出对知识和学习的重视,以及对懒惰不学者的批评。结尾部分表现了诗人与弟弟的感情和对他的期望。全诗情感复杂,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