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复读庄子戏赠

蜩化抢榆枋,鹏化抟扶摇。 大椿万岁寿,粪英不重朝。 有待于无待,定非各逍遥。 譬如宿舂粮,所诣岂得辽。 漆园槁项翁,闻风独参寥。 物情本不齐,显者桀与尧。 烈风号万窍,杂然吹籁箫。 声随器形异,安可一律调。 何尝用吾私,总领使同条。 惜哉向郭误,斯文晚未昭。 胡不弃影事,直以神理超。 木资不才生,雁得不才死。 投身死生中,未可优劣比。 深藏无所用,一寓不得已。 逍遥同我谁,岁暮于吾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蜩(tiáo):蝉。
  • 抢(qiāng):碰撞。
  • 榆枋(yú fāng):榆树和檀木。
  • 抟(tuán):盘旋。
  • 扶摇:旋风。
  • 大椿:传说中的神树。
  • 粪英:一种菊科植物。
  • 宿舂(chōng)粮:提前准备粮食。
  • 漆园:古地名。
  • 槁项翁:指庄子。
  • 参寥:空旷的意思。
  • 向郭:指向秀和郭象。

翻译

蝉化为虫在榆枋间碰撞,鹏化为鸟在旋风中盘旋。大椿树能活万万岁,粪英花生命却不长久。有等待的和无等待的,肯定各有不同而不能都逍遥。就像提前准备粮食,所到之处又怎能遥远。漆园那个瘦脖子的老翁,听闻风俗后独自空旷寂静。万物的情状本来就不整齐,显达的有桀和尧。烈风吹过众多孔窍,杂乱地吹动着排箫似的声音。声音随着器物形状不同而各异,怎能用一种规律去调节。为何一定要用自己的私心,去统管让它们一致。可惜啊向秀和郭象的错误,儒家的义理很晚都没显明。为何不抛弃那些虚幻的事,径直让精神理念超脱。树木是因为不出众才生存,大雁是因为不出众才死亡。投身于生死之中,不能比较出优劣。深深地隐藏起来没有什么用途,只是寄托于不得已。那和我一样逍遥的是谁,到岁末了就是你。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对庄子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万物情状的描绘,探讨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以及逍遥的真正内涵。以形象的比喻如蝉、鹏、大椿等,阐述了他对人生、存在的理解。强调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要尊重和接受事物的多样性。同时,对向秀和郭象的观点提出质疑,倡导超越世俗观念,追求精神的超脱。最后表达了与友人在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的共鸣。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辨,语言丰富且富有表现力。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