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田

河水积峥嵘,山雪晴索寞。 幽斋怯寒威,况复出城郭。 马为猬毛缩,人叹狐裘薄。 淤泥虎迹交,丛社乌声乐。 桥经野烧断,崖值天风落。 泄云迷鸿濛,戴石瘦荦峃。 攀缘若登天,扶服如入橐。 穷幽至河麋,落日更槃礴。 新民数十家,飘寓初栖托。 壮产无惰农,荒榛尽开凿。 临流遣官丁,悉使呼老弱。 恩言谕官意,鄣水陂可作。 春秧百顷毬,秋报千仓穫。 掉头笑应侬,吾麦自不恶。 麦苗不为稻,诚恐非民瘼。 不知肉食者,何必苦改作。 我行疲鞍马,且用休羁络。 艰难相顾叹,共道折腰错。 势穷不得已,来自取束缚。 月明夜萧萧,解衣宽带索。 卧看云行天,北斗挂屋角。 析薪爨酒鼎,兴至且相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峥嵘:形容高峻突出的样子。
  • 索寞:形容冷清、寂寞。
  • 猬毛:刺猬的毛。
  • 鸿濛:同“鸿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荦峃(luò xué):形容山石奇特。
  • 槃礴(pán bó):也作“盘礴”,意为尽情挥洒、不拘形迹。
  • 新民:指新来的居民。

翻译

河水堆积起高峻的样子,山上的雪在晴天里显得冷清寂寞。幽静的书斋惧怕寒冷的威势,何况又走出城郭。马因为天冷而毛蜷缩起来,人们慨叹狐裘都显得单薄。淤泥中有交错的老虎足迹,丛林里社庙边乌鸦发出叫声。桥因为野外的火烧断了,山崖在天风吹来时会有石头掉落。泄出的云气迷蒙于混沌之中,带着石头的山峰瘦削而奇特。攀爬仿佛登天,扶持着好似进入袋子中。走到幽深之处直到河边,夕阳更加尽情挥洒。新来的几十户人家,漂泊寓居刚刚安顿下来。壮实的产业没有懒惰的农民,荒草荆棘都被开凿了。面对河流派遣官差,让他们全都去呼喊老弱之人。恩爱的言语传达官长之意,拦水的堤坝可以修建。春天有上百顷如球的秧苗,秋天会有千仓的收获。转过头笑着回应我,我们的麦子自己也不差呀。麦苗不是稻谷,实在担心不是民众的疾苦。不知道吃肉的人,为何一定要苦苦改变做法。我行走得疲倦了马鞍和马,暂且用来休止束缚。艰难的情形相互看着叹息,都说弯腰屈服是错误的。形势所迫没有办法,是自己找来的束缚。明月之夜静静悄悄,解开衣服松开衣带。躺着看云在天空运行,北斗星挂在屋角。劈开柴木烧起酒鼎,来了兴致就姑且相互喝酒。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郊外的景象和乡村生活。诗中描写了河水、山雪、寒冷的天气、动物等自然景象,以及乡村中的人家、生产活动等。既写了自然环境的艰苦,也展现了人们勤劳生活的一面。通过对各种细节的刻画,如老虎足迹、断桥等,营造出一种真实而生动的氛围。诗中还涉及到一些对时政和民生的思考,对官员要修堤坝等举措进行描写,反映出对民众生活的关注。整体意境深沉而丰富,语言质朴而有力,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思索。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