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
守书眼欲闇,投枕乃瞭然。
儿曹戒曳履,相语翁正眠。
岂知拥败褐,炯如寒鱼鳏。
少时笑老人,其事今好还。
萧萧双白鬓,忽忽七十年。
岂惟老态出,已觉衰病缠。
白昼尚便静,况此清夜阑。
妙处殆难名,睡与不睡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闇 (àn):昏暗,视力模糊。
- 嘹然 (liáo rán):清晰明亮的样子。
- 曳履 (yè lǚ):拖着鞋子走路,形容行动迟缓。
- 败褐 (bài hè):破旧的衣服,这里指简朴的穿着。
- 炯如 (jiǒng rú):明亮如同。
- 鳏 (guān):独居的男子,这里形容孤独。
- 少时 (shào shí):年轻的时候。
- 好还 (hào huán):常言“少年反侮老”,这里指年轻人嘲笑老年人的事。
- 双白鬓 (shuāng bái bìn):两鬓斑白。
- 忽忽 (hū hū):时间匆匆流逝的样子。
- 清夜阑 (qīng yè lán):深夜将尽。
- 殆 (dài):几乎,差不多。
- 妙处 (miào chù):此处指睡眠中的微妙感受。
翻译
伏案读书,眼睛都快要昏花了,一放下枕头,眼前就变得明亮起来。孩子们提醒我别拖着鞋子走路,说祖父已经睡下了。谁能想到,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却像寒冷池塘中孤独的鱼一样醒着。年轻时曾笑话老人,现在轮到我自己了。我的两鬓已斑白,转眼间过去了七十个年头。不只是外貌的老去,更觉得身体衰弱疾病缠身。白天还算安静,更何况是这深夜。这种状态的美好几乎难以言表,就在半睡半醒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从忙碌读书到沉睡的夜晚过程中的内心感受。陆游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轻狂和老年时的境遇,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人生衰老的深深感慨。诗中既有对孩子们懂事的欣慰,也有对自己老年生活的自嘲和无奈。而"睡与不睡间"的微妙体验,揭示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特领悟,暗示了即使在困倦中,也能够感受到人生的韵味和深沉。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