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腊亦尽: 冬季的最后一个月腊月即将结束。
- 寒食天: 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天气,因禁火而显得寒冷。
- 气色半归湖岸柳: 春的气息开始在湖边的柳树上显现。
- 郭门船: 城门外的船只,此处指城郊居民出城游玩的船只。
- 文禽: 文雅的鸟类,如鹭鸶等。
- 翠潋: 湖水的绿色波纹。
- 浮嫩烟: 指湖面上若有若无的轻雾。
- 酒旗: 酒店或餐馆的标志,常用布制成,悬挂在门前。
- 繁弦: 多种乐器同时演奏的声音,形容音乐丰富。
翻译
梅花在腊月凋零殆尽,春天的到来仿佛是清明节前的冷清日子。湖畔的柳树开始透露出春天的气息,城外的人们纷纷乘船出游。文雅的鸟儿在短草间相伴,湖面泛起绿色涟漪,仿佛轻烟般飘渺。山下酒旗招展的地方,微风轻轻吹过,奏响了春天的交响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西湖的景象,以梅花凋落和春寒料峭起笔,既写出冬去春来的转换,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别感。接着,诗人通过湖岸柳色、城郭游船,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景。文禽相戏,湖光潋滟,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最后,酒旗山影和微风繁弦的细节,更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与欢乐气氛,整体给人以清新、恬静的美感。林逋以简洁的语言,捕捉到了春天的韵味,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生活情趣。

林逋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