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兀坐:独自端坐。
- 萧索:萧条、冷落。
- 轮囷(qūn):形容屈曲瘦长的样子,这里形容烛烬形态。
- 烛烬:蜡烛燃烧后的残余部分 。
- 飞扬跋扈:原指举止放荡高傲,这里形容蚊子肆意飞舞嗡嗡叫让人厌烦。
- 从教:任凭。
- 刈(yì)熟:收割成熟的庄稼。
- 西成: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
- 㬠(xūn):同“薰”,有烘烤意 。
翻译
年纪大了之后,渐渐喜欢睡眠不再昏沉,独自端坐在如枯株般的桌椅上聆听五更天的声响。看着那孤独冷落、屈曲瘦长的烛烬觉得可怜,又厌烦那肆意飞舞嗡嗡作响的蚊子声。本来计划登高事宜,既然如此就任随这雨下吧;而收割庄稼正忙碌的时候,人们却祈盼天气晴朗。可不要以为秋天庄稼收成了就没有忧虑,还得好好选个大晴天来烘烤那些香气四溢的粳稻呢。
赏析
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中的清晨听雨为切入点。开篇描绘出老者早起独坐听五更雨声的画面,透着一种闲适又孤寂的状态 。“萧索轮囷怜烛烬,飞扬跋扈厌蚊声”一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烛烬之景与讨厌的蚊声相结合,细腻展现出作者当时复杂的心境。 “登高事了从教雨,刈熟人忙却要晴”则从个人生活延伸到农事,通过对比表现出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天气的不同需求,富有生活智慧和哲理。尾联“莫道西成便无虑,大须浓日㬠香粳”进一步深化主题,即使丰收在望也并非无忧无虑,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以及生活中持续的操心,整首诗于平淡之中蕴含深刻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