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拥溪桥:竹林簇拥着小溪上的桥。拥:簇拥。
- 土牛:古时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塑造牛形,由地方官举行迎春仪式,然后将土牛打碎,称为“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 ,迎来一年的农事。
-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
- 曲尘(qū chén ):酒曲上所生的菌,颜色微黄如尘,古人多用以形容淡黄色。这里用来形容春天柳枝初发的嫩黄色。
- 醅面(pēi miàn ):指新酿的酒表面的浮沫,色微绿,借指绿水。
- 市合:集市人多、热闹。
- 金幡(fān ):春幡,是立春日妇女和儿童们用五色绸或纸剪成的小幡,插戴头上,作为迎春、喜庆之饰物。
- 彩胜:即幡胜,古代风俗,于立春日以彩色纸或丝绸剪成燕、蝶、金钱等形状,插在妇女头上,或贴在屏风、彩棚上,以为迎春之标志。
翻译
竹林簇拥着溪边的小桥,小麦像毯子一样覆盖着山坡,送土牛的队伍所到之处,都伴随着悠扬的笙歌。那嫩黄色的柳丝快要使垂柳的颜色变深了,新酿的绿水泛起浅浅的波纹 。阳光洒满县城前,春日的集市十分热闹,潮水涨平浦口,傍晚时分船只的帆影众多 。春天来了,既不饮酒又写不出诗句,对着这迎春的金幡彩胜,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日郊外丰富多彩的景象。开篇展现了乡村田园生机勃勃的春光图,既有竹、桥、麦坡的静态美,又有送土牛、吹笙歌的动态热闹氛围。颔联通过“曲尘”“醅面”细腻地描绘了柳色与春水,独具观察力与表现力。颈联转换视角,从乡野到县城、浦口,描绘了集市的繁荣与江面上帆影点点的景象,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空间。尾联诗人因春日美景而触动诗兴,却又感慨自己“不饮兼无句”,透露出自身高雅的情趣以及对新春美景难以言说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地表现了立春日郊野充满活力、喜庆热闹的场景,也隐约流露出诗人的某种心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