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 · 献马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黄伯之罪也。
拼音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统帅军队讨伐西戎,得到了一匹发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了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那么多的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嚷叫,并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向芮伯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说:“芮伯隐瞒了缴获的东西。”。周厉王听了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是有过错的。既然你知道大王对财货贪得无厌,却又去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注释
周厉王:西周君主。姬姓,名胡。曾任用荣夷公执政,令卫巫监视“国人”,杀死谤议者,引起国人反抗。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
芮伯:周厉王的卿士。
戎:泛指我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
芮季:芮伯之弟,周厉王的卿士。
捐:舍弃。
哓:嚷叫。
贾祸:招致灾祸。贾,本作“买”的意思,在此引申作招致。
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
谮:诬陷、中伤。
渎货:贪财货。《左传·昭公十三年》:“渎货无厌。”渎,通“黩”,贪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这篇不是古诗词,而是一段文言文,以下为你进行翻译和注释、赏析:
注释
- 芮伯:周厉王的臣子。
- 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君主。
- 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
- 哓(xiāo):争辩吵闹。
- 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
- 渎货:贪财。
翻译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好马,芮伯准备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说:“不如舍弃这匹马。大王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且又轻信别人的话。现在你率领军队回来献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只是得到一匹马,就都会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对他们,那么就会向大王争辩吵闹,大王一定会相信他们。这样是招惹灾祸啊。”芮伯不听,最终还是献上了马。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要,没有得到,就向周厉王进谗言说:“芮伯隐瞒了(马)。”周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你知道大王贪财却开启了这个头,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赏析
这则故事讲述了芮伯献马却引来了灾祸的事情,虽然芮季已经劝他放弃献马,但他不听,结果如芮季所料。通过这个故事,一方面揭示了统治者贪婪和轻信谗言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指出芮伯自身的问题,他虽然可能是出于忠诚献马,但没有仔细考虑到后果,警示人们要对一些事情有正确的判断和取舍,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同时,故事也展现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复杂的权术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