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画赞(并序)

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 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乐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抗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谈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驰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赡智宏材。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合变以明筭,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辨,枝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巧,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暗于心。夫其明济开豁,苞含弘大,陵轢卿相,嘲唅豪桀,(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俗登仙;神交造化,灵为星辰。此又奇怪恍惚,不可备论者也。 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逍遥城郭,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曰。其辞曰: 矫矫先生,肥遁居贞。退弗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涅而无滓,既浊能清。无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伊何,视污若浮。乐在必行,处俭冈忧。跨世淩时,远蹈独游。瞻望往代,爰想遐踪。邈邈先生,其道犹龙。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栖迟下位,聊以从容。我来自东,言适兹邑。敬问墟坟,企伫原隰。墟墓徒存,精灵永戢。民思其轨,祠宇斯立。徘徊寺寝,遗像在图。周游祠宇,庭序荒芜。榱栋倾落,草莱弗除。肃肃先生,岂焉是居。是居弗刑,悠悠我情。昔在有德,冈不遗灵。天秩有礼,神监孔明。仿佛风尘,用垂颂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讳朔:古代对死去的人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说,这里是说夏侯湛对东方朔的尊敬。
  • 曼倩:东方朔的字,有时也用来称呼他。
  • 平原厌次人也:东方朔是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陵县)人。
  • 魏建安中:指三国时期魏朝的建安年间。
  • 分厌次以为乐陵郡:厌次县后来被划分为乐陵郡。
  • 瑰玮博达:形容东方朔才智出众,学识渊博。
  • 偃游:闲游,此处指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
  • 颉抗:傲慢不屈的样子。
  • 明节:光明磊落的节操。
  • 谈谐:轻松交谈,此处指以谈笑应对复杂世事。
  • 经脉药石之艺:医学知识,包括对人体经络和药物的理解。
  • 雄节迈伦:超凡的气节,超越常人。
  • 嘻吸冲和:比喻呼吸调和,精神饱满。
  • 涅而无滓:比喻历经磨砺而保持纯洁。
  • 墟坟:坟墓,这里指东方朔的墓地。
  • 墟墓徒存:只有墓地留存,暗示人已逝去。

翻译

{东方朔,字曼倩,是平原厌次人。在魏朝建安年间,厌次县被划分为乐陵郡,所以他也是乐陵郡人。他在汉武帝时期做事,关于他的事迹,《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这位先生才智非凡,博学多识,思维灵活,他认为乱世不适合追求富贵快乐,所以选择不拘小节的方式来获取官位;如果直接做官不能遵循正道,他就傲慢不屈以对抗世俗。他的傲世行为无法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他直言劝谏来彰显自己的节操。然而,这样的节操不能长久维持安稳,所以他通过谈笑风生来获得接纳。他虽然洁身自好,但外表却显得污浊;他内在清高,但外在表现却显得混杂。他的行为既能放纵又能保持正道,无论进退都与人群保持联系。他的心胸开阔,智慧宏大,涉猎广泛,能力超群。他能够灵活应对变化,预测未来,无论是古老的典籍、天文地理的学问,还是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都能迅速理解和应对,甚至精通医术、射箭、书法和计算。他对这些知识深入研究,即使不刻意练习也能熟练掌握,看过就能背诵,听过就能记住,但内心却深藏不露。他的洞察力广阔深远,包容广大,连卿相都被他压倒,豪杰也被他嘲笑。他对待帝王如同朋友,看待同僚如草芥,气节高傲,无人能及,可以说是出类拔萃,超脱世俗的人。}

谈论他的人还说他呼吸间充满和谐,吐故纳新,像蝉蜕龙变那样超脱尘俗,追求成仙。他与自然神交,灵性如星辰般璀璨。这些都是奇妙而难以言喻的事迹。

当大人您来到这个国家担任官员,我从京都回家探亲,看到东方朔先生的家乡,想起他高尚的品格。我在他的故居里徘徊,看到了他的画像,在城内外游历,参观了他的祠堂。心中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篇颂歌:

{先生啊,您远离尘世,坚守贞节。退隐而不消极,进取也不贪求荣誉。面对世间纷扰,您希望像古人一样振作精神。您虽经历沧桑,但内心纯净,身处污浊也能保持清明。您的清明源自何处?高洁而柔韧。如何能做到清明?看待污浊如浮云。您乐于实践,生活简朴而忧虑国事。您跨越时代,独自漫步,追寻远古的足迹。遥望先生,您的道路就像龙一样深远。您的足迹虽然留在朝廷,但您和而不同,安于低位,从容自在。我从东方而来,恰逢此地,前来拜访您的遗迹,期待在原野上见到您的祠堂。如今,只有墓地留存,但您的精神永远长存。人民怀念您的教诲,于是修建了祠堂。我在寺舍和祠堂间徘徊,您的画像栩栩如生。遍游祠堂,庭院已显荒凉,屋梁倾斜,杂草丛生。先生啊,这样的环境似乎不适合您。然而,您的精神并未消亡,我心中的思绪悠长。过去有德之人,他们的灵验不会被遗忘。天地之间,礼仪有序,神明公正监察。先生的风范仿佛仍在风尘中流传,让我写下这颂歌。}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东方朔的全面赞扬,既有对其人品、才学的描绘,也有对其超脱世俗、独特人格的赞美。作者通过描述东方朔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他聪明才智、高尚节操以及对世俗的独立态度。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如“龙变”、“神交造化”等,表达了对东方朔超越世俗、追求仙道的想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华丽,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夏侯湛

西晋谯国谯人,字孝若。幼有盛才,文章宏富。美容貌,少与潘岳友善,时称连璧。为太尉掾。武帝泰始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后补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惠帝立,以为散骑常侍。性豪侈,将死,遗命薄敛。曾著《魏书》,见陈寿《三国志》,便坏己书而罢。今存《夏侯常侍集》。 ► 13篇诗文

夏侯湛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