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画赞(并序)
注释
- 讳朔:古代对死去的人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说,这里是说夏侯湛对东方朔的尊敬。
- 曼倩:东方朔的字,有时也用来称呼他。
- 平原厌次人也:东方朔是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陵县)人。
- 魏建安中:指三国时期魏朝的建安年间。
- 分厌次以为乐陵郡:厌次县后来被划分为乐陵郡。
- 瑰玮博达:形容东方朔才智出众,学识渊博。
- 偃游:闲游,此处指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
- 颉抗:傲慢不屈的样子。
- 明节:光明磊落的节操。
- 谈谐:轻松交谈,此处指以谈笑应对复杂世事。
- 经脉药石之艺:医学知识,包括对人体经络和药物的理解。
- 雄节迈伦:超凡的气节,超越常人。
- 嘻吸冲和:比喻呼吸调和,精神饱满。
- 涅而无滓:比喻历经磨砺而保持纯洁。
- 墟坟:坟墓,这里指东方朔的墓地。
- 墟墓徒存:只有墓地留存,暗示人已逝去。
翻译
{东方朔,字曼倩,是平原厌次人。在魏朝建安年间,厌次县被划分为乐陵郡,所以他也是乐陵郡人。他在汉武帝时期做事,关于他的事迹,《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这位先生才智非凡,博学多识,思维灵活,他认为乱世不适合追求富贵快乐,所以选择不拘小节的方式来获取官位;如果直接做官不能遵循正道,他就傲慢不屈以对抗世俗。他的傲世行为无法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他直言劝谏来彰显自己的节操。然而,这样的节操不能长久维持安稳,所以他通过谈笑风生来获得接纳。他虽然洁身自好,但外表却显得污浊;他内在清高,但外在表现却显得混杂。他的行为既能放纵又能保持正道,无论进退都与人群保持联系。他的心胸开阔,智慧宏大,涉猎广泛,能力超群。他能够灵活应对变化,预测未来,无论是古老的典籍、天文地理的学问,还是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都能迅速理解和应对,甚至精通医术、射箭、书法和计算。他对这些知识深入研究,即使不刻意练习也能熟练掌握,看过就能背诵,听过就能记住,但内心却深藏不露。他的洞察力广阔深远,包容广大,连卿相都被他压倒,豪杰也被他嘲笑。他对待帝王如同朋友,看待同僚如草芥,气节高傲,无人能及,可以说是出类拔萃,超脱世俗的人。}
谈论他的人还说他呼吸间充满和谐,吐故纳新,像蝉蜕龙变那样超脱尘俗,追求成仙。他与自然神交,灵性如星辰般璀璨。这些都是奇妙而难以言喻的事迹。
当大人您来到这个国家担任官员,我从京都回家探亲,看到东方朔先生的家乡,想起他高尚的品格。我在他的故居里徘徊,看到了他的画像,在城内外游历,参观了他的祠堂。心中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篇颂歌:
{先生啊,您远离尘世,坚守贞节。退隐而不消极,进取也不贪求荣誉。面对世间纷扰,您希望像古人一样振作精神。您虽经历沧桑,但内心纯净,身处污浊也能保持清明。您的清明源自何处?高洁而柔韧。如何能做到清明?看待污浊如浮云。您乐于实践,生活简朴而忧虑国事。您跨越时代,独自漫步,追寻远古的足迹。遥望先生,您的道路就像龙一样深远。您的足迹虽然留在朝廷,但您和而不同,安于低位,从容自在。我从东方而来,恰逢此地,前来拜访您的遗迹,期待在原野上见到您的祠堂。如今,只有墓地留存,但您的精神永远长存。人民怀念您的教诲,于是修建了祠堂。我在寺舍和祠堂间徘徊,您的画像栩栩如生。遍游祠堂,庭院已显荒凉,屋梁倾斜,杂草丛生。先生啊,这样的环境似乎不适合您。然而,您的精神并未消亡,我心中的思绪悠长。过去有德之人,他们的灵验不会被遗忘。天地之间,礼仪有序,神明公正监察。先生的风范仿佛仍在风尘中流传,让我写下这颂歌。}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东方朔的全面赞扬,既有对其人品、才学的描绘,也有对其超脱世俗、独特人格的赞美。作者通过描述东方朔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他聪明才智、高尚节操以及对世俗的独立态度。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如“龙变”、“神交造化”等,表达了对东方朔超越世俗、追求仙道的想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华丽,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