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公洞记
注释
序
注释
- 义兴:古县名,今江苏宜兴市。
- 缥(piǎo)碧:青白色。
- 兜子: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
- 笋舆:竹轿。
- 袤(mào):长度,特指南北距离的长度。
- 崛㠥(jué zuó):形容山石高耸突出的样子。
- 甗(yǎn)锜(qí):炊具,这里形容石乳形状奇特。
- 丹雘(huò):红色的颜料。
- 虬(qiú):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翻译
从义兴向左行船,走九里水路,称为“东久”。这九里的水面,水都是青白色的,两岸的山相夹,树木掩映,黄色的云彩积聚在田野上,遇到夕阳的余晖就更加奇特了。
当时我脚有病,李生也有病,为李生找了一个兜子,加上我弟弟所带的三乘竹轿,作为一行,另外三个人作为一行,走了大约四里路,到达张公洞。开始时,洞看上去像一个倒扣的土墩。
张生曾经游览过这里,告诉我应当从后洞进入,不要从前洞进入。之所以不要从前洞进,是因为前路宽阔,一看就看完了,没有更多的余味。如果看完前路再穿过横道,会有很多险狭的地方,中途后悔也不能到达。我于是决定从后洞进入。多准备了些火把在前面引路,才将身子探进一个洞穴,像鱼群游动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走。越往下走越滑,而且陡峭的台阶不能完全承受脚的踩踏。后脚要等前脚移动后才移动,紧迫时就用肩膀互相帮助。上面狭窄,又不能完全承受肩膀。这样经过了几十几百级台阶,渐渐看到前面行走的人,像烟霞中的鸟;又听到像在瓮中说话的声音。点亮火把就会大声惊叫。巨大的钟乳石都向下垂着,高耸突出,形状奇特,晶莹剔透,难以形容。大体上颜色像渔阳的美玉,而且更加润泽。稍微往西南是一块大盘石,石柱盘踞在上面,旁边有所谓的床以及丹灶、盐廪之类的东西。再往东,地面倾斜而且潮湿,踩上去就更加潮湿,并且更加低洼,无法探究到底,这就是所谓的仙人田。
回头看所进入的洞穴,不知道有几百丈深,微弱的光线像太阳中的泡沫,时有时无。过了很久,路几乎断了。下面的通道不到二尺宽,我爬着过去,上下总共一百多级台阶。忽然中间开阔起来,能够容纳万人坐下。下垂的石乳更加奇特,呈现出五种自然的颜色,红色的光彩灿烂耀眼。大的像玉柱,有的下垂到地面,距离地面不到一尺;有的向上喷发,距离顶部不到一尺;有的上下两端不连接,只有一根发丝的距离。石头的形状像虬龙,像跳跃的龙,像奔跑的狮子,像蹲踞的大象,像莲花,像钟鼓,像飞仙,像胡僧,奇异得无法完全记录下来。我当时疲惫不堪,脚更加跛了,勉强振作着向上走,到了石台,向下俯视,开阔明朗。洞中的美景,到这里算是都看完了。恰好所带的酒肉因为迷路丢失了,只能呼喊着要水喝,然后就出去了。
张公洞,过去有人说是汉代的张道陵,也有人说是张果;其实都不是。张道陵在蜀地的事迹很显著。许远游给王羲之的信中说:“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等汉末得道的人大多在那里。”这里难道也是其中之一吗?我说,我先前看到的石床、丹灶、盐米仓以及棋局之类的东西,只是形状相似罢了。哪里是什么神仙的遗迹啊!哪里是什么神仙的遗迹啊!
赏析
这篇游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张公洞的奇特景色。文章开篇先描写了前往张公洞的沿途风景,为后文描写张公洞的奇景做铺垫。接着详细描述了进入张公洞的过程,如“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生动地展现了洞内道路的狭窄、陡峭和湿滑。对洞内景色的描写更是精彩绝伦,如“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自然,丹雘晃烂刺人眼”,形象地描绘了石乳的奇特形状和斑斓色彩。文章最后,作者对张公洞的传说进行了质疑,表达了自己对所谓仙迹的看法。通篇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张公洞的神秘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