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臧僖伯谏观鱼
所属合集
注释
- 如:去,往。
- 棠:地名。
- 讲:讲习。
- 举:举动,行动。
- 轨:法则,制度。
- 物:这里指规定的事情。
- 蒐(sōu):春天打猎。
- 苗:夏天打猎。
- 狝(xiǎn):秋天打猎。
- 狩(shòu):冬天打猎。
- 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翻译
春天的时候,鲁隐公想要到棠地去观看渔人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如果不能用来讲习国家的大事,它的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对它有所举动。国君是要把百姓纳入法度和礼制中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衡量法度,叫做‘轨’;选取材料以彰显礼制规定的物品,叫做‘物’。违背法度和礼制规定的事,叫做混乱的政事。混乱的政事屡次施行,就是国家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天举行蒐礼,夏天举行苗礼,秋天举行狝礼,冬天举行狩礼,都是在农闲时候讲习大事。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大演习,进入国都就整顿部队,回来后就到宗庙饮酒庆贺,计算俘获的物品。显示文采,表明贵贱,区分等级,安排少长的顺序,演习礼仪。鸟兽的肉不能放在祭器里,它们的皮革、牙齿、筋骨、角、羽毛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国君就不去射猎,这是古代的制度。至于那山林川泽的物产,器具用品的材料,是下级仆役的事情,相关官员去管理,并不是国君所应该涉及的。”鲁隐公说:“我将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在那里陈列捕鱼的器具观看捕鱼。臧僖伯借口生病没有跟从。记载说:“鲁隐公在棠地陈设捕鱼器具。”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并且说那是远离国都的地方。
赏析
这篇文章以臧僖伯谏阻鲁隐公前往棠地观鱼的事,阐述了国君行事应遵循的原则和礼度。臧僖伯强调国君应关注与国家大事、礼制相关的事物,而对于一些非重要和适当的活动不应该参与。他详细说明了各种季节性的狩猎活动的意义以及其与国家治理和礼教的关系,体现了对传统礼制的重视。鲁隐公以巡视边境为借口前往观鱼,显示出他对礼制的忽视。文章通过这一事件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国君职责和行为规范的思考,突出了礼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臧僖伯对于礼制的坚持和对国君的劝谏,具有一定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左丘明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传 · 文公 · 文公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季梁谏追楚师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二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昭公 · 昭公十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十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二十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四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