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送徐抚幹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休更叹、旧时青镜,而今华髮。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
诗酒社,江山笔。松菊径,云烟屐。怕一觞一咏,风流弦绝。我梦横江孤鹤去,觉来却与君相别。记功名、万里要吾身,佳眠食。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释
“送徐抚幹衡仲之官三山,时马叔会侍郎帅闽”:广信书院本作“送徐行仲抚幹”,玆从四卷本乙集。
三山:今福建省会福州。宋·曾巩《道山亭记》:“城中凡有三山,东曰九仙,西曰闽山,北曰越王,故郡有三山之名。”
徐抚幹衡仲:《上饶县志·卷二十二·孝友传》:“徐安国字衡仲,号西窗。绍兴壬子进士(绍兴疑当做绍熙)。幼育于龚氏,后事龚氏父母,养生送死,克供子职。年逾五十,为岳州学官,迁连山令。有感于正本明宗之义,言于朝,愿归徐姓,诏可,遂别为龚氏立后而身体归于徐。时徐姓父母俱存,兄安仁、安蹈、弟安通皆无故。相与孝养二老,名所居之堂曰‘一乐堂’,张南轩为之记。”张栻《南轩集·卷十三·一乐堂记》:“上饶徐衡仲幼育于龚氏为龚氏,后长,读书取科第,事龚氏父母,养生送终,克共其子事。年踰五十矣,㳺宦四方,求友访道,有感于昔人正本明宗之义,愓惧不敢宁,乃言于朝,愿归徐姓,诏可其请。方是时,衡仲之父母俱存,合百有五十六春秋,而其伯氏某、仲氏某及其季某亦皆无故。雍雍愉愉与其兄弟奉二老者,以为天下之乐,殆无以易此也。它日伯氏取《孟子》所谓‘一乐者’以名其居之堂,而衡仲求予为记。予惟念往岁道岳阳,衡仲适为其州学官,相与语于洞庭之野,怆然及兹事。予盖嘉其志,赞其决而忧其为世俗之论所移也。今衡仲中诚恳恻,卒能成就其志。又为龚氏调护。立之后人。……衡仲名安国,今为连山令。”宋·杨万里《题徐衡仲西窗诗编》:“江东诗老有徐郎,语带江西句子香。秋月春花入牙颊,松风涧水出肝肠。居仁衣钵新分似,吉甫波澜并取将。岭表旧游君记否,荔支林里折桄榔。”据此知徐衡仲为江西诗派中人。
马叔会:宋·方仁荣、郑珤(bǎo)同《景定严州续志·卷三·人物门》:“马大同,字会叔,郡人,登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自为小官,即以刚介闻。改秩,除国子监簿。对便殿,上与语,辄奏不然。明日,谓宰执曰:‘夜来,马大同奏对,朕与之辩论,凡不然朕说者三,气节可喜。’由是简知孝庙,有大用意。后每对上,辄陈恢复大计。历中外要官,必求尽职,以洗冤泽物为己任,所至虽遐僻,童孺无不知公名。仕至户部侍郎。”按:据上引《续志》,知大同字会叔,题作“叔会”,盖刻本误倒。
“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句:《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其后,上以夫人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延年为协律都尉。”
青镜:四卷本作“清镜”。
“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句:《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馀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阯。”
“恨苦遭、邓禹笑人来,长寂寂。”句:南朝齐王融急于功名,自恃很有声望,想在三十岁内做到公卿,结果只做了中书郎,故曾抚案而叹:“为尔寂寂,邓禹笑人。”《南齐书·卷四十七·〈王融谢朓列传·王融传〉》:“王融字元长,琅邪临沂人也。……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南史·卷二十一·〈王弘传·(曾孙)王融传〉》:“融字元长,少而神明警慧。……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及为中书郎,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按:东汉邓禹二十四岁就封侯,故云。后作感叹功名迟暮之典。
松菊径: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横江孤鹤:宋·苏轼《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
辛弃疾的其他作品
- 《 蝶恋花 · 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 》 —— [ 宋 ] 辛弃疾
- 《 鹧鸪天 · 戏题村舍 》 —— [ 宋 ] 辛弃疾
- 《 贺新郎 · 世路风波恶 》 —— [ 宋 ] 辛弃疾
- 《 生查子 · 独游雨岩 》 —— [ 宋 ] 辛弃疾
- 《 满庭芳 · 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 》 —— [ 宋 ] 辛弃疾
- 《 江神子 · 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 》 —— [ 宋 ] 辛弃疾
- 《 贺新郎 · 题君用山园 》 —— [ 宋 ] 辛弃疾
- 《 瑞鹤仙 · 赋梅 》 —— [ 宋 ] 辛弃疾
相关推荐
- 《 满江红 ·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 —— [ 宋 ] 苏轼
- 《 满江红 》 —— [ 宋 ] 曹冠
- 《 满江红 · 代王夫人作 》 —— [ 宋 ] 文天祥
- 《 满江红 · 燕子楼中 》 —— [ 宋 ] 文天祥
- 《 满江红 · 中秋寄远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 —— [ 宋 ] 辛弃疾
- 《 满江红 》 —— [ 明 ] 文徵明
- 《 满江红 · 咏竹 》 —— [ 明 ] 陆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