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 霓裳绿腰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 贾傅有才悲鵩鸟,楚骚终古怨灵修。 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和人亦涕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湓江:长江支流,古时位于今江西九江市附近。
  • :停泊,指船只靠岸。
  • 半客舟:指诗人乘坐的船是客船,自己并非当地居民。
  • 琵琶亭:位于浔阳江畔,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关。
  • 霓裳:唐代著名乐曲名,与《绿腰》同为宫廷舞曲。
  • :形容声音或事物消失,遥远。
  • 贾傅:指西汉时期的贾谊,曾因贬谪而哀叹人生。
  • 鵩鸟:古代传说中的恶鸟,贾谊作《吊屈原赋》中有提到,寓指不幸之事。
  • 楚骚:指《楚辞》中的作品,如《离骚》,多表达忧愤之情。
  • 灵修:古代诗文中对美好君主的称呼,此处可能暗指君王。
  • 司马青衫湿:典故,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形容悲痛至极。
  • 涕流:流泪。

翻译

夜晚,我在湓江边的半艘客船上停泊,琵琶亭下的景色触动了我内心的闲愁。那曾经华丽的《霓裳》和《绿腰》音乐已不知何处飘渺,只剩下枫叶和荻花在秋天里独自摇曳。想起了贾谊才华横溢却遭贬,像悲鸣的鵩鸟般感伤;而楚辞中的忧愤,仿佛永远是对那些不公正命运的深深怨念。不要说只有司马才会因琵琶声而泪湿衣衫,今天听到这故事,我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赏析

这首诗以琵琶亭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景和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感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借用贾谊的遭遇和《楚骚》的意象,抒发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世间不公的悲叹。结尾处的共鸣,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白居易情感的认同,也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共鸣力。整首诗语言含蓄,意境凄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祖无择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154篇诗文